禹思遠 新湘評論 2025-02-17 09:12:05
呂振羽對唯物史觀的認知與踐行
禹思遠
呂振羽,作為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史學著作,在創(chuàng)作中他始終注重把握唯物史觀精髓,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武裝自我,用唯物史觀進行治學和研究。
深刻領悟唯物主義的本質內涵。自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中國史學家就開始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國歷史,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逐步深入人心。呂振羽批判了歷史唯心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史觀,主張歷史研究應當從實際出發(fā),以事實為依據,反對主觀臆斷和形式主義。如1937年出版的《中國政治思想史》中,呂振羽從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出發(fā)對中國政治思想的發(fā)展歷程展開探索,認為“人類的意識形態(tài),不是能與社會隔離起來而孤立存在的,而是人類在其社會中之實踐生活的反映”,顯現出典型的唯物史觀特征。
深入體現愛國主義的思想情懷。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完成的重要思想武器。馬克思和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的強大思想武器,站在人類整體歷史演進的歷史視域中,把握歷史邏輯,形成對歷史發(fā)展的科學結論。呂振羽強調研究中國歷史的重要性,認為這是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途徑。呂振羽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開拓者,也是忠誠于祖國和人民的愛國者。他把自身的理想、命運與當代中國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在他的學術研究中,體現了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主義情感,對當代中國經濟、文化、社會、思想、民族發(fā)展、教育等方面都有深入思考。他通過分析社會歷史發(fā)展變化,努力為國家走向和民族發(fā)展提供參考依據。
深層揭示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勞動人民的命運就是歷史的命運。因此呂振羽提出做歷史研究應關注人民群眾的生活、斗爭和創(chuàng)造,重視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充分肯定勞動人民的歷史主體地位。而作為史學家,更要注重向群眾學習。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研究,讓呂振羽堅定了對中華文化的自覺和自信。在當代中國,唯物史觀是進行社會科學研究和指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理論基礎。唯物史觀作為一種科學的社會歷史觀和方法論,在現實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如通過對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矛盾的分析,調整和改革政治、法律、文化等上層建筑,使之適應經濟基礎的發(fā)展;在經濟體制改革中,依據唯物史觀分析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推動所有制、分配制度、管理體制等方面的改革,以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在社會管理中,運用唯物史觀分析社會矛盾和階級關系,采取相應措施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諧。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要深入研究呂振羽對唯物史觀的深入認知和實際踐行,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賡續(xù)紅色血脈,不斷深化對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其原理和方法,推動唯物史觀的深遠發(fā)展,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系湖南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邵陽學院基地研究員)
責編:王敦果
一審:王敦果
二審:張馬良
三審:周韜
來源:新湘評論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