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寧 《文萃報》 2025-02-18 10:52:47
湘菜大師胡光輝(中)
文/王德寧
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
湖南湘潭是“紅太陽升起的地方”,這里人才輩出,群星燦爛。偉人毛澤東和畫家齊白石尤其令人仰慕,他倆的勵志故事和奮斗史,影響著后來湘潭人的三觀。
胡光輝1974年出生于湘潭縣一個叫石壩的小山村。山村資源匱乏,家中貧困不堪,無法支撐胡光輝的大學夢。在勉強讀完高中后,胡光輝毅然決定走出山村,去城里打工,先解決家中溫飽問題,讓弟弟安心讀書。
于是,年僅18歲的胡光輝通過親戚的介紹便來到位于省城長沙的省委接待處干起了廚師。胡光輝天賦聰明,又勤奮好學,深得師父喜歡,僅用了5個月就提前出師,并作為助手培養(yǎng)。
胡光輝清楚地記得1994年春節(jié)后的一個早上,師父告訴他,明天要接待一桌德國貴賓,廚師長和他商量,除了一些常用的外賓菜外,決定另加一道他們師徒的拿手菜:冬筍炒臘肉,給外賓一個驚喜!
但當首席女賓吃下一口臘肉時,卻連連咳嗽,再也沒有吃第二口,她很坦誠地告知翻譯,肉有煙薰味,嗆喉麻舌,感覺不適。在德國乃至歐洲都不喜歡吃煙薰火烤的食品,因為這類食品除了煙薰不衛(wèi)生還含有致癌物質(zhì),不利于人體健康。當翻譯把這些信息告知他倆后,廚師長感到非常尷尬,胡光輝也十分困惑。
胡光輝下決心,一定要解決好這個問題。
他向師父匯報了自己的想法和決心,并表示要離開接待處,去外面打工游學,積累資料和資金,然后辦廠生產(chǎn)健康臘肉,將健康臘肉推向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打工游學,遍訪名師
1994年底,胡光輝背著一個行囊,里面除了換洗衣服,便是筆記本和筆,開始了他的“打工游學”之旅。
9年間,胡光輝先后到12家著名酒店任廚,拜訪了上百位餐飲大咖和專家,記錄和總結(jié)了100多種臘肉的制作方法及配方。也不知在圖書館泡了多少個日日夜夜,查找過多少資料,單筆記就有100多本。
去歐洲學習先進的加工技術(shù)
當年德國貴賓對臘肉的反應(yīng),使胡光輝萌發(fā)去歐洲學習西方先進的食品加工技術(shù)的念頭。妻子也表示全力支持。
2002年12月,胡光輝順利來到了德國慕尼黑。他還利用節(jié)假日,到奧地利、意大利、法國、西班牙、芬蘭、瑞典等國家進行飲食文化考察,分析東西方飲食的差異,取長補短。
他從歐洲的培根、咸肉、香腸等食品的加工制作上得到啟示,他們的食品加工嚴格遵循標準化、數(shù)據(jù)化、科學化,嚴謹?shù)氖澄餇I養(yǎng)與臨床醫(yī)理結(jié)合,嚴格的生產(chǎn)流程與標準執(zhí)行,誠實守信,自約自律,嚴格把關(guān)。而相對于中國的食品加工來說,這些正是必須痛下決心改變的。
但中國的臘肉用中草藥進行腌制薰烤,用純天然的健康植物調(diào)色防腐,用中醫(yī)藥原理加工制作,食藥同源,飲食養(yǎng)生融通,這是中華飲食文化的突出特點。因此,經(jīng)過3年的德國勤工儉學和歐洲考察學習,胡光輝對臘肉的改良創(chuàng)新充滿了自信。
走進聯(lián)合國
2006年1月,胡光輝回國。他在老家石壩村辦起了臘肉加工廠,開始了改良傳統(tǒng)臘肉的實踐。他帶領(lǐng)家人在這里埋頭苦干了3年,收獲了許多經(jīng)驗。
從2008年開始,他組建了自己的團隊,成立了科研、基建、財務(wù)、行政四大部門,分工負責,協(xié)同作戰(zhàn)。他帶領(lǐng)科部人員前往湘潭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系學習,同時還帶領(lǐng)團隊成員參加北京大學MBA學習,不斷提升團隊的業(yè)務(wù)水平和科研能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胡光輝20多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全新的“石壩米糠臘肉”終于問世。產(chǎn)品投入市場后,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歡。2018年6月18日,胡光輝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邀請,前往法國巴黎參加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的“感知中國中華美食推廣品鑒會”。他在大會上介紹了他的石壩專利臘肉,也分享了他20多年致力于改良中國傳統(tǒng)臘肉的故事。與會人員十分感動,許多從德國趕來的老朋友紛紛擁抱他,祝福他的成功,廣大外國消費者也放心地吃起了中國臘肉。從此,他的專利臘肉終于登上了世界美食大典,受到了全世界的矚目。胡光輝也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聘為中華飲食文化推廣大使,晉級為湘菜大師,獲“青年創(chuàng)業(yè)突擊手”稱號。
《文萃報》3427期摘自《深圳青年》
責編:羅嘉凌
一審:黃帝子
二審:蘇露鋒
三審:黃柏禹
來源:《文萃報》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