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 2025-04-22 19:25:30
近日,嘀嗒出行上線了“行前二次人臉識別”功能,即車主在“出發(fā)去接乘客”和“到達乘客起點”時,均需進行人臉識別,從而代替以往的接單時人臉識別。
此次升級旨在通過雙重節(jié)點核驗,進一步確保實際接駕車主和接單車主相符,與車主乘客共建更加互信和安心的出行體驗。若車主人臉識別未通過,平臺將幫助乘客取消行程;若車主30天內累計兩次行前識別驗證失敗,將被扣減信用分并限制接單。
此外,針對車輛不符的識別,嘀嗒出行也在乘客行前核驗反饋基礎上,新增加基于AI算法主動識別,一經識別也將采取嚴格管控。
為了更有效避免車輛不符影響正常出行,嘀嗒出行建議車主若有車輛信息變更,應及時在App內更新備注,可在個人主頁點擊“車輛管理”,進入“我的車庫”進行現(xiàn)有車輛信息更新或添加第二輛車;此外,若車主在平臺認證了兩輛車,可在接單時操作切換車輛,確保接單車輛和實際駕駛車輛相符,進而共建雙向互信的合乘環(huán)境。
行前雙重驗證+乘客核驗監(jiān)督,全方位規(guī)避“人不符”
人車不符存在多重隱患和危害,可能帶來潛在安全風險,降低車乘雙方的互信度,還會導致平臺行程保險失效。因此,杜絕人車不符,一直是順風車平臺生態(tài)治理關鍵點之一。
嘀嗒出行在《順風車用戶行為管理規(guī)范》中明確規(guī)定,車主或車輛信息與訂單不符,屬違規(guī)行為,一經查明車主將被扣除行為分3分并禁止接單3天。若車主行前驗證未通過,多次訂單被取消,將被扣除行為分3分并禁止接單7天,嚴重者將面臨永久封禁。
同時,嘀嗒出行還會通過定期違規(guī)用戶公示、常態(tài)化安全宣導,引導乘客主動監(jiān)督等方式,來更有效杜絕人車不符,共建雙向互信的合乘。
對于“人不符”,此次行前二次人臉識別不僅針對識別節(jié)點做了剛性設置,且通過技術手段來規(guī)避相關風險行為,如若車主需更換設備登錄,仍需車主本人在車內進行人臉驗證,否則無法通過;另外,人像照片和視頻也將被判定為非本人實時狀態(tài),不予通過。
那么,車主乘客如何更好使用行前二次人臉識別新功能呢?
對車主而言,車主接單后,在出發(fā)去接乘客和到達乘客起點時,均需提前進行人臉識別,通過人臉識別后,平臺將會把車主最新行程狀態(tài)第一時間通知乘客。這兩次行前人臉識別車主均需在10分鐘內完成,若規(guī)定時間內未通過,可重新識別并在倒計時內完成。若依然超時未通過,平臺將會自動取消行程,并告知車乘雙方。
為保證順利通過人臉識別,建議車主確保車內光線充足、面部無遮擋、網絡良好,同時盡量靠邊停車,在安全環(huán)境下進行操作。
對于乘客而言,上車前應查驗“車主信息核驗卡”,比對車輛信息,確認與平臺訂單相符后再上車,遇到人車不符的情況要拒絕搭乘并及時向平臺反饋;當乘客到達后,若車主正在進行人臉識別,建議等車主識別通過后再上車。
新增風控中臺AI算法主動識別,強化管控“車不符”
除了對“人不符”管控升級,嘀嗒出行對于“車不符”(即實際接駕車輛品牌、型號、顏色、或車牌號與訂單車輛不符)的識別,近期也在行前核驗卡乘客主動反饋并跟進管控基礎上,新增了風控中臺AI算法主動識別,并采取相應管控措施。
基于IM消息和語音通話溝通,可在行前有效識別是否存在更換車輛行為,目前IM消息識別準確率已達99%,虛擬通話識別準確率也已達80%。
對于乘客來說,在確認上車前,可通過車主信息核驗卡,來確認車輛是否與訂單相符。若不符,可通過核驗卡旁邊的投訴入口投訴。
隨著順風車行業(yè)從“規(guī)模擴張”轉向“品質深耕”,包含杜絕人車不符在內的安全能力和生態(tài)治理能力成為順風車平臺的核心競爭力,這需要平臺、用戶、行業(yè)的合力,共塑共創(chuàng)移動出行時代的“順風車三方安全觀”,推動順風車行業(yè)健康合規(guī)發(fā)展。(文軒)
責編:劉宇慧
一審:劉宇慧
二審:何尚武
三審:熊佳斌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