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5 08:36:11
編者按
當(dāng)AI能三秒生成一個故事,短視頻變成了生活中見縫就能插針的主要休閑手段,我們還能從閱讀中“功利”地收獲什么?書本是載滿星光的漂流瓶,還是對抗虛無的盾牌?是作者與讀者跨越時空的密談成果,抑或是AI浪潮中一座不滅的燈塔?
一年一度世界讀書日,今年,我們邀請了一位書店店主、一位暢銷書編輯、一位曾獲駿馬獎的作家,以筆為槳,從賣書者、編書者、寫書者的角度,剖開他們關(guān)于書的叩問:“閱讀對你來說是什么?”“為什么選擇開一家實體書店?”“一本好書是如何產(chǎn)生的?”
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希望這些文字,也能帶給你關(guān)于閱讀的一絲絲觸動。
胡歡
我叫胡歡,1996年出生于湖南湘西農(nóng)村,在長沙最繁華的市區(qū)小巷中擁有一間獨立書店——拾壹書店。拾壹書店于2023年3月成立,6月正式營業(yè),書店運營至今已近兩年。頂著“書店開不過半年”“書店是靠家里”“一個女生怎么可能自己撐得起一間書店”的質(zhì)疑聲慢慢成長,到今天已無須再向任何人證明,因為我的書店的的確確存活了下來,僅靠我自己的努力。
開書店以來我被無數(shù)人好奇地追問過:為什么要開一間書店。我的回答是:因為需要。總有一部分人需要在書中得到片刻寧靜,總有一部分人需要在鋼筋水泥的城市里擁有一個溫暖寧靜的、可以安放靈魂的角落。生活在別處,我們都有太多“不得不”的時刻,在書店里,可以有片刻真實、鮮活、靈動、熱切的生命力。
開書店之前,我曾在公立學(xué)校做過四年語文教師,擁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過著別人眼中安穩(wěn)的生活,似乎我的人生將按照這條軌道一路往前。但在從事教師工作的第四年,我選擇了裸辭。
我想給自己一個選擇自己人生的機會,我想用自己的雙手給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我離開了。
“閱讀是為了自由?!边@是我寫在門口玻璃上的話。因為總有一些東西需要有人去做,總有一些東西需要堅守,比如實體書店,比如理想主義。我喜愛現(xiàn)在這種自由的、熱情的、勇敢的,能一天一天看見自己成長的,把頭扎進土地深處的感覺。我愛自己的人生,愛成功的欣喜也愛失意的苦痛;我愛現(xiàn)在的生活,愛熱鬧與愉悅也愛瑣碎與辛勞;我也愛現(xiàn)在的自己,愛漂亮的綻放也愛孤單的前行。
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它不是世俗意義上“好的”生活,即使它讓我兩袖清風(fēng)、捉襟見肘、吃不上飯、無數(shù)次面對經(jīng)濟的窘迫,但它也讓我足夠幸福。人生總不見得如此美滿,人也不能“既要”“又要”,所以我接受它給我?guī)淼慕?jīng)濟上的“骨感”,以換得我精神上的“豐滿”。人生追求什么,便去做什么。我追求精神富有,便義無反顧地去填充我的理想主義。
如果問我當(dāng)初懷著怎樣的心情去創(chuàng)建這間書店,我想只有“理想主義”這個詞足以概括。我心中的理想主義,是不屈從、不媚俗,是自由、勇敢、善良,是跟隨自己的內(nèi)心,是找尋生活的方向,是發(fā)掘生命的力量!這不是口號,而是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最好的描述和概括。我希望理想主義在我的努力庇護下,得以放肆生長,得以枝繁葉茂,得以蔭蔽每一個孤單的靈魂。
我在這間小小書店里見證了太多人的故事,拾壹書店有幸能與不同的人互相陪伴走過生命中的一些重要時刻。書店還在裝修期間,我便結(jié)識了書店的第一位客人和第二位客人,直至今日我們?nèi)允呛芎玫呐笥?。那是一個炎熱的午后,書店第一位客人郭老師帶著一份小禮物和自己的書稿來到書店里,我坐在尚未完工的露臺上讀完了他的小說。在同一天我結(jié)識了郭老師的好友,也是書店的第二位客人蔣老師,他是一位非常優(yōu)異的青年教師,他的陽光上進也常常影響著我。此后我們便常聚在一起,談?wù)摃?、文學(xué),或是人生、理想,以及一些生活瑣碎。也有認識十幾年的摯友依舊在身邊陪伴,理解我的選擇,無條件地支持我做的每一件事。也總有一部分人在默默關(guān)注著書店,有時來到書店會帶一本書給我,我們開始聊文學(xué)、聊喜歡的作家和作品,分享自己的生活。
從書店推門而入是一面留言墻,留言墻下有一個書店日志本、一個留言本。所有來到拾壹書店的人都可以在留言墻上留下自己的文字,一張張白色的卡片上留下了大家的勇氣、理想、溫柔而堅定的力量。有人通過文字告訴大家,生活有時艱難但世界很遼闊;有高三的學(xué)子寫下自己的理想讓我替他保存;有十歲的小朋友寫“找到自己的內(nèi)心,找到自己的自由”;有外地的朋友記錄與好友的一次相聚;也有很多鼓勵我的言語,希望我把這間理想主義書店一直開下去……我也一直在用書店日志本記錄下書店里發(fā)生的大小事,與書店相遇的客人,書店的每一個小小成長。拾壹書店越來越寬容而堅定,是因為有了我和所有喜愛它的人的共同“澆灌”。
周末的夜晚是拾壹書店的主題沙龍活動,互不相識的陌生人因為書店相聚在了一起。我們互相信任彼此,真誠地交流,分享我們的感受,談?wù)撐覀兊目捶?,有時會因為與在場其他人有共同的想法和經(jīng)歷而感到高興,有時也會因為想法不同但被他人尊重和接受而感到欣喜。
一年多的時間里我們聊了“勇氣是必須的”“拾起丟落的自信”“如何面對告別”“聽聽女性的聲音”“松弛感是怎樣煉成的”“愛、生命、自由怎么排”“愛與被愛誰更幸?!钡雀黝愒掝},每一次的暢談都是一次對自我更深入的認識。我在近百場活動中聽到了許多人的故事,聽到了很多人在生活中的掙扎,并為他們在掙扎后迸發(fā)出的勇氣而感動,我們總會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綻放出自己的光;我也在沙龍中看到了許多人的成長,他們慢慢變得樂于表達,慢慢更多地認識自己,也慢慢更有自信。
在開書店的近兩年時間中,我在不斷探索書店所能承載內(nèi)容的限度,也曾無數(shù)次地追問“書店的出路到底在哪里”?正如紙質(zhì)書在電子書和其他新興媒體的盛行中的艱難處境,實體書店也正在面臨著更為巨大的困境,如何從困境中走出是我們所有書店從業(yè)者共同的難題。作為書店從業(yè)者,我也將用我直面現(xiàn)實的勇氣、腳踏實地的努力讓理想主義在拾壹書店里生根發(fā)芽、枝繁葉茂。
責(zé)編:黃煌
一審:周月桂
二審:曹輝
三審:楊又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