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5 08:37:58
編者按
當AI能三秒生成一個故事,短視頻變成了生活中見縫就能插針的主要休閑手段,我們還能從閱讀中“功利”地收獲什么?書本是載滿星光的漂流瓶,還是對抗虛無的盾牌?是作者與讀者跨越時空的密談成果,抑或是AI浪潮中一座不滅的燈塔?
一年一度世界讀書日,今年,我們邀請了一位書店店主、一位暢銷書編輯、一位曾獲駿馬獎的作家,以筆為槳,從賣書者、編書者、寫書者的角度,剖開他們關于書的叩問:“閱讀對你來說是什么?”“為什么選擇開一家實體書店?”“一本好書是如何產(chǎn)生的?”
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希望這些文字,也能帶給你關于閱讀的一絲絲觸動。
張玉潔
最早萌生出版人工智能圖書的想法,是在OpenAI推出ChatGPT-4那天。
其時,部門總監(jiān)打來電話,他興奮地提議用ChatGPT創(chuàng)作一部詩集。那是2023年3月,ChatGPT-4的橫空出世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全球對人工智能的狂熱討論。后來,很多暢銷書應運而生,但題材更多是介紹人工智能的由來或趨勢。我也買了兩本書,一部是兩位人工智能科學家所著的《為什么偉大不能被創(chuàng)造》,另一部是李飛飛的自傳《我看見的世界》。面對這場技術浪潮,我的思考還停留在更宏大的層面。至于那部詩集,因為受眾的不確定,最終也未展開策劃。
時間來到2025年1月20日,深度求索發(fā)布開源模型DeepSeek-R1,中國人有了超越ChatGPT的免費推理模型。春節(jié)假期,我再次接到總監(jiān)的電話,他興奮地聊著DeepSeek在全球引發(fā)的技術地震。其時,我正在老家農(nóng)村拜年,與表姐表哥閑聊。當了很多年農(nóng)村婦女的表姐,想做抖音達人,但不知道從哪兒入手;做小本生意的表哥,兒子就要高考了,不知道什么專業(yè)更適合。他們反復提及“AI”,卻像站在一扇玻璃門前,看得見未來,摸不到門徑。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技術普及的鴻溝,往往藏在最樸素的日常里。出版的使命,或許不是高談闊論趨勢,而是躬身搭一座橋,讓更多人從腳下走向彼岸。
入行出版業(yè)時,我懷揣著傳播智識的理想主義,一頭扎進出版的世界。彼時總幻想著,只要將心血釀成書冊,必能影響很多人??僧斢H手做出的新書在倉庫積灰時,才懂得“酒香也怕巷子深”的苦澀——在這個信息過載的時代,那條巷子早已被千萬條數(shù)字洪流淹沒。
編輯若始終以為能引領讀者,實則是種溫柔的自負。在學習模式和路徑更加多元的當下,讀者的需求迭代速度早已超越傳統(tǒng)出版周期。那些最終突圍的爆款書,往往不是預測未來的水晶球,而是解決此刻痛點的工具箱——這或許正是出版的微妙平衡:既要站在時代潮頭瞭望,又需俯身傾聽最真實的市井心跳。
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我把想法告訴總監(jiān),說要出一本人人都能讀懂、翻開就能上手的DeepSeek應用手冊。我倆的想法一拍即合,于是就放手開干了。我們第一時間找到了作者,僅用一天就拿出了大綱和樣張??上У氖?,首稿干貨太少,未達到我們的預期,給退掉了。與此同時,市場已悄然變天。營銷的同事發(fā)來消息,說有一本講DeepSeek的書爆了,正在以每天1萬冊的數(shù)字瘋狂銷售。
我們摸到了風口,還沒踩上去,別人已經(jīng)先飛起來了。這就是出版,要做成一部爆款書,既要有超前的眼光,也要有恰當?shù)臅r機。
面對競爭,我們選擇了一條更窄卻更深的賽道:聚焦職場人的真實痛點,將DeepSeek與辦公軟件深度聯(lián)動的技巧拆解成“保姆級”案例。并且給作者提出更高要求,不論在內容質量還是知識濃度上,都要超過同類書。然后,我們又取了書名,叫《DeepSeek效率革命:AI時代的職場進化手冊》。當主文案“效率核爆!8小時工作10分鐘完成!”躍然紙上時,我知道,這本書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
幸運的是,第二次收到的稿件質量超出了我們預期。書里全是案例,從郵件智能批處理到會議紀要自動生成,保姆式地把DeepSeek在各種職業(yè)場景的應用都介紹了。做到了只要會認字,都能用這本書來學習操作DeepSeek。
后來,社里召集了精銳團隊編校書稿,社長親自跑流程,在最快時間出了書。發(fā)行同事很給力,在10天內完成了發(fā)行10萬冊的目標。
再后來,我把樣書寄給了表姐表哥。表姐開始了短視頻創(chuàng)作,表哥也熟練地使用AI工具查找資料。這或許就是出版最動人的模樣——當技術從論文走進田野,當知識從書架落入掌心,我們終于讓“未來”二字,變成了無數(shù)人生活里實實在在的腳步聲。
(作者系湖南人民出版社編輯)
責編:黃煌
一審:周月桂
二審:曹輝
三審:楊又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