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2 10:46:45
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夏: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秋: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冬: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走過春夏秋冬,跨過酷暑嚴寒
四季輪回,周而復始
你知道四季是怎么劃分的嗎?
四季的由來
為什么地球上會有四季呢?
我國傳統(tǒng)四季劃分
以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的。如春季立春為始點,太陽黃經為315°,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太陽黃經變?yōu)?5°,太陽在黃道上運行了90°。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常見的方法。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與其自轉的平面有一個夾角。當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時候,處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時,地球上各個地方受到的太陽光照是不一樣的,接收到太陽的熱量不同,因此就有了季節(jié)的變化和冷熱的差異。
由于天文四季純脆是從天文因素考慮的,它忽略了大氣環(huán)流和下墊面性質等重要因素,故劃分的四季與實際的氣候季節(jié)變化不怎么符合。
因此,物候學家們根據氣溫、降水等與農作物生長有密切關系的氣象要素的分布狀況為依據來進行四季劃分。
氣象上的四季
氣象上采用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并且規(guī)定:候平均氣溫大于或等于22℃的時期為夏季,小于或等于10℃的時期為冬季,介于10℃~22℃之間的為春季或秋季。按此標準劃分四季,中緯地區(qū)季節(jié)與氣候相一致,低緯地區(qū)和極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溫度變化很不明顯。同時,在中緯地區(qū),各季的長度也不一樣。
在氣候上,四個季節(jié)是以溫度來區(qū)分的。在北半球,一般來說每年的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2月為冬季。在南半球,各個季節(jié)的時間剛好與北半球相反。
南半球是夏季時,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時,北半球是夏季。在各個季節(jié)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界限,季節(jié)的轉換是逐漸的。
傳統(tǒng)與氣象上四季的差異
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都等于全年的平均值,具有從極大值(或極小值)向極小值(或極大值)過渡的典型特征。
因此,把春分作為春季的中點,和把秋分作為秋季的中點是非常合理的;夏季里,晝最長,夜最短,太陽高度最大的是夏至那一天,該日地表獲得太陽能量是最多的。
所以,夏至作為夏季的中點是很合理的;同理,冬至作為冬季的中點也是很科學的。
但是,從實際氣候上講,夏至并不是最熱的時候,冬至也不是最冷的時候,氣溫高低的極值都要分別推遲1~2個月。我國有“熱在三伏”,冷在三九”的說法。
因此,把夏至和冬至分別安排為夏季和冬季的開始日期,與實際氣候能更好地對應。所以,氣象學四季劃分更能體現實際的氣候意義。
人們通常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做為一年四季開始,其實,季節(jié)的劃分有多種:天文、氣象、節(jié)氣等。
1.天文劃分法
天文劃分法,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四季的開始;
2.氣象劃分法
以3月至5月為春季,6月至8月為夏季,9月至11月為秋季,12月至2月為冬季;
3.節(jié)氣劃分法
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之始。
這幾種方法簡單方便,但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全國各地都在同一天進入同一個季節(jié)。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差異很大,以統(tǒng)一的時間段界定季節(jié)顯然不合理。
(來源:“地理圖文”微信公眾號)
責編:伍芳芳
一審:伍芳芳
二審:姚瑤
三審:黃維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