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9 15:00:13
端午臨近,各式各樣的粽子端上了人們的餐桌,除了粽子,彈牙的糍粑、甜糯的湯圓……以糯米為主的小吃深受人們的喜愛。
這些小吃纏繞著“軟”“糯”“香”“甜”四種口感,把糯米的滋味發(fā)揮到了極致。
圖源千庫網(wǎng)
糯米的現(xiàn)代價值
糯米是一種深受老百姓喜愛的食材,每100克糯米中鈣和維生素E含量是大米的3倍,營養(yǎng)價值極高。
此外,它還含有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多種活性成分和豐富的氨基酸,經(jīng)常食用可以促進代謝,提高多器官功能,讓身體更加強壯。
圖源千庫網(wǎng)
糯米的中藥價值
在傳統(tǒng)的中醫(yī)藥文化中,糯米也獨具藥用價值。
《中藥大辭典》中記載,糯米性溫味甘,入脾、胃、肺經(jīng);可補中益氣、健脾止瀉、縮尿、劍汗、解毒;主脾胃虛寒泄瀉、霍亂吐逆、消渴尿多、自汗、痘瘡、痔瘡。中醫(yī)認為糯米具有藥食同源的特性,孫思邈言其:"脾病宜食,益氣止泄。"
圖源千庫網(wǎng)
糯米本身是好消化的
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從微觀結(jié)構(gòu)上主要分為兩種:直鏈和支鏈。直鏈比例高一些,口感就硬一些,如大米;支鏈比例高的,口感更軟糯,如糯米。
圖源生命時報
直鏈淀粉像一條長長的“繩子”,淀粉酶把它剪成小段比較費時費力。
而支鏈淀粉有很多支鏈,淀粉酶可以從多個角度同時下手剪切,將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會更快更省力,所以直鏈淀粉更易于消化。
并且,黏黏的主食吃起來軟糯,升血糖速度很快,會刺激胃酸大量分泌,進一步加快消化進程。
這,就是糯米好消化的原因。
糯米“不好消化”的原因
然而,很多人的切身感受卻是糯米不好消化,吃了糯米制品,會消化不良,胃脹。
其實,是糯米的吃法不對。
糯米剛煮好,趁熱吃,是很好消化的。但是糯米或其他糯性糧食放冷后,黏性和韌性會上升。冷卻后反而變得更難消化,即使重新加熱,也不會改變。
圖源千庫網(wǎng)
其次,很多糯米制品加入了不少油和糖。比如粽子、青團、湯圓等里面有餡料的糯米類食物,不僅含糯米,還可能含有豬油、黃油、人造黃油等富含飽和脂肪的油脂。
對胃不好、消化吸收能力差的人來說,大量的葷油會給消化系統(tǒng)帶來負擔。
不過,如果趁熱吃,糯米粉質(zhì)地柔軟,油脂在體溫下是液態(tài),容易與膽汁混合,可以消化掉。
但如果涼糯米再加上葷油,黏韌的東西本來很難嚼爛揉碎,再與遇冷凝固的飽和脂肪互相包裹,在胃腸里更是很難和消化液充分混合。
圖源千庫網(wǎng)
不過,這種“難消化”也因人而異。胃腸功能好的人,消化液分泌量大,酶活性高,胃腸蠕動能力強,仍然能夠正常消化。
但對于那些消化能力差的人,就可能胃脹,甚至食而不化。
(來源:生命時報、央視財經(jīng))
責編:伍芳芳
一審:伍芳芳
二審:姚瑤
三審:黃維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