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6-01 11:07:27
賀輝才
一行行白鷺掠過耒水河的晨霧,翅尖輕點水面,漾開一圈圈細(xì)密的漣漪。它們從青霧籠罩的江口鳥洲與永濟(jì)桐子山啟程,沿著國家級濕地公園的百里水路南飛,穿過蔡倫竹海的層層翠影,最終停駐在太河灘的粼粼波光里。這一路,它俯瞰的不僅是山川秀色,更是一軸徐徐展開的千年長卷,皆在它的羽翼下流淌成詩。
一
江水繞過黃草洲,細(xì)沙在陽光下閃爍如金。白鷺掠過洲頭再往南飛,金線吊葫蘆的河灣在晨色中泛著銀白色的光,傳說中仙人遺落的葫蘆沙洲,如今成了鷺鳥棲息的樂園。翅膀拂開了更深的記憶:谷朗將軍在此訓(xùn)練水師,戰(zhàn)船掀起的浪濤驚散了成群的銀魚。
新市碼頭的青石階旁,現(xiàn)代游船與仿古畫舫并泊,船工用方言吆喝著開航號子,恍如千年前運送竹紙的商船再度靠岸。新市的米粉和圓子的香味在空中彌漫。
白鷺掠過遙田電站的閘口時,江水正裹挾著雪浪奔涌而下,轟鳴聲震落了岸邊老柳的晨露。這座鋼鐵巨獸馴服了耒水的狂野,卻未抹去它的靈秀。電站下游的蘆葦蕩中,白鷺群起,翅尖掠過水面,驚醒了沉睡的銀魚。遙望耒中水電站的弧形大壩在晨光中泛著冷鐵的光澤,而上游的耒中水、上堡水電站早已被薄霧籠罩,宛如一幅未干的水墨畫。
杜甫南遷時,曾在方田驛停舟。江風(fēng)掀動他破舊的衣袍,詩人對著暮色寫下"耒陽馳尺素,見訪荒江渺",字字浸透著亂世漂泊的蒼涼。而今,江畔的漁人仍會在月夜唱起古老的船歌,聲聲都是對詩圣的遙祭。
二
白鷺展翅南翔,俯瞰耒陽市區(qū)??缃髽蛉玳L虹臥波,霓虹倒映江心,將流水染成流動的星河。青龍塔猶如倒插的大筆,抒寫天下文章。耒水兩岸高樓鱗次櫛比,玻璃幕墻折射著朝陽的金輝,與青磚灰瓦的古宅相映成趣。沿江步道上,晨練的老者揮動太極劍,劍鋒輕挑的弧線與白鷺的翅影悄然重合;少年們騎著單車掠過觀景臺,車鈴聲中夾雜著對蔡倫古法造紙的聲音;似乎看到當(dāng)年羅含在耒水邊的柳蔭下讀書,夢中吞鳥的故事流傳千古;還有龐統(tǒng)斷案、張飛舉賢的佳話。
江畔的東洲島,柳絲輕拂水面,杜甫的詩句"耒陽馳尺素,見訪荒江渺"隨波流轉(zhuǎn),化作漁人船頭的欸乃櫓聲。杜甫遺靴的傳說仍然被人們津津樂道。
三
白鷺的啼鳴驚醒了淝江口的晨霧,這個曾被酈道元寫進(jìn)《水經(jīng)注》的渡口,抒寫了湘南起義及抗日戰(zhàn)爭的英雄篇章。
白鷺盤旋清水鋪的江灘的上空,徐霞客的草鞋印早已被苔蘚覆蓋。明崇禎十年的春雨里,這位行者曾在此避雨,筆下記下"耒水清碧,竹影搖江"的驚嘆。這個因水而興的碼頭鋪子,曾是多么輝煌。有一句順口溜“清水街口梆子響,晚上家家豆花香。”如今說起清水鋪的豆腐,仍然是贊不絕口。
在黃泥江的上空,白鷺恍惚看見張良的竹杖點破晨霧——這位漢初三杰曾在此隱居,江風(fēng)拂動他的道袍,棋枰上的黑白子正落向楚漢爭霸的殘局。更遠(yuǎn)處,上堡電站的堤壩之下沉淀著湘軍水師的號角聲,當(dāng)年曾國藩的戰(zhàn)船在此集結(jié),鐵甲映著血色殘陽。
上堡街,一個碼頭,一條街,記錄了上千年的繁華過往,茶油、楠竹、鹽是重要停靠點,抗日戰(zhàn)爭期間,這里曾是縣府駐地,至今仍是鎮(zhèn)所在地,蔡倫竹海的重要入口。
五
白鷺停棲在蔡倫竹海的觀景亭上。它望見東漢的竹影搖曳——少年蔡倫蹲在江邊,指尖撫過青竹的紋理。十年后,正是這雙手搗出了人類第一張植物纖維紙,竹海的濤聲從此化作文明的書頁翻動聲。月光漫過百里水路,將三個水電站的輪廓勾勒成銀色剪影。下游的耒陽城區(qū)燈火通明,跨江大橋車流如織,與古渡口的老榕樹共享一片月色。江水依然在流淌——流過張良沉思的沙洲,流過杜甫濕透的草鞋,梅躍入江。那些散落在波濤里的傳說與熱血,早已化作河底溫潤的鵝卵石,被時光打磨得愈發(fā)晶瑩。
六
白鷺飛臨太河灘。這片鋪滿鵝卵石的河灘,在1944年的秋夜曾被血色浸透。湘南游擊隊的木船借著夜色潛行,船艙里藏著送往井岡山的鹽巴和藥品。槍聲突然撕裂寂靜,日軍探照燈的光柱如毒蛇般絞住小舟。二十歲的舵手阿炳猛打船舵,在彈雨中沖向下游的險灘。船沉了,但裝著物資的竹筒順流漂向接頭處——后來人們在黃草洲立碑時,碑文里還留著"耒水三尺浪,盡是忠魂血"的句子。
晨光初現(xiàn)時,白鷺振翅飛向更遠(yuǎn)的南方。它知道,來年春風(fēng)再綠耒水岸,又會有新的故事在波光里生長,回蕩在百里水路的每一個晨昏。
責(zé)編:劉瀚潞
一審:劉瀚潞
二審:曹輝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