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 2025-06-03 14:46:41
“越過山丘,卻發(fā)現無人等候?!?/p>
這或許是今年最為悲情的勵志故事。青年作家劉楚昕十余年來屢遭退稿,女友卻一直陪伴他屢敗屢戰(zhàn),無論貧賤、忙碌或是默默無聞。然而,當苦盡甘來、小說獲獎之后,女友卻先一步患癌離去。不僅發(fā)表感言的人在哽咽,屏幕前的萬千網友也陪伴他灑下淚水。
事業(yè)與愛情,難道真是世間最難兩全之物?由這段故事,筆者腦海中浮現出三段話。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與舟相關的意象并不都是長風破浪,也可能是人生中的某一段深陷“泥潭”。在劉楚昕的作品中,男主人公最終未能脫離“泥潭”,但他本人做到了?;蛟S正是因為女友對他的鼓勵還在發(fā)光發(fā)熱,而他又將這充滿力量的話語贈予每個奮力趕路的人,他說:“人的一生會經歷許多痛苦,但回頭想想,都是傳奇?!?/span>也正是這份積極樂觀,方能沖淡悲傷的底色。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
劉楚昕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運的。幸運的是,女友的期待和等候,最終化作了他筆耕不輟的動力,然而,現實生活中的遺憾或許還要更多:許多人終其一生,也沒有翻過心中的那座山丘,許多人登樓遠眺,卻再也找不到曾經的感動。這也不禁讓我們重新思考人生的價值,吸引我們踏上旅途的,究竟是山海那邊的世界,還是旅途本身?
“在路上”,或許是最好的答案。當我們收獲感動時,也不要忘了,這位尚不知姓名的女孩,同樣是一位清貧卻堅定,病中仍好學的“趕路人”。此前,她是劉楚昕的讀者;若世間沒有病魔,她也將會是一位前途無量的博士。感動我們的并非獲獎的那一刻,而是他們的相互扶持,共同成長。
“我眺望遠方的山峰,卻錯過轉彎的路口,驀然回首,才發(fā)現你在等我,沒離開過?!?/span>
文字的魅力,或許就在于此。雖然沒有逆轉時空的力量,但僅僅是改動一兩個字,或許就能唱出一首完全不同的歌,營造出一個更美好的結局。如果說不能彌補的遺憾是橫在人們面前的“山丘”,那我們仍然相信身邊的人“沒離開過”,無論是在指尖、在心頭、或是在更遙遠的地方注視彼此的身影。
文學也好、愛情也罷,這個時代或許注定是匆忙的,是“等不及”的。我們總是在抱怨,抱怨“上岸第一劍,先斬意中人”的功利,抱怨“愛情是奢侈品、婚姻是消耗品”的危言聳聽;又或是失望于“文學已死,浪漫已死”。
也正因如此,劉楚昕的故事更能給我們以慰藉和力量——愿你我長相守候,無論是在山腳還是山巔,無論是在早班的地鐵還是末班的公交,珍惜并尊重“沒離開過”的勇氣。(文章來源:南方日報;作者:默達)
責編:萬麗君
一審:萬麗君
二審:尹虹
三審:王禮生
來源:南方日報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