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衛(wèi)生報·客戶端 2025-06-09 11:21:17
人口老齡化是當今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難題和嚴峻挑戰(zhàn)。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規(guī)模最大的國家,截至2024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3.1億,占全國總?cè)丝诘?2%。預計到2035年,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占比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到本世紀中葉,老年人口將超過5億,占比超過40%。湖南人口老齡化形勢更為嚴峻,截至2024年底,全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536萬人,占比23.4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這還只是客觀地從人口老齡化這個角度,來看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斷攀升和社會養(yǎng)老問題的嚴峻性。如果疊加家庭倫常的視角來考量,老年人的養(yǎng)老和幸福問題就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
一個社會幸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不幸福;要大力弘揚孝親敬老傳統(tǒng)美德,落實好老年優(yōu)待政策,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對于黨和政府來說,“一老一幼”既是牽動億萬家庭的家事,更是關乎“國之大者”的大事,并把“老”和“幼”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對于家庭和社會來說,顯然是將“幼”擺在了比“老”更為突出的位置。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家庭中,父母可以為了小孩讀書而放棄工作來陪讀,但少有子女愿意放棄工作來陪父母養(yǎng)老甚至連請假陪父母上醫(yī)院看病都做不到;父母可以為了小孩就讀指標而砸鍋賣鐵買學區(qū)房,可以為了小孩出國留學而變賣家產(chǎn),但少有子女愿意為了給父母治病而拿出巨款甚至變賣房產(chǎn);一個家庭內(nèi)花在小孩身上的錢肯定遠遠超過花在老人身上的;時下不少年輕人對寵物甚至遠比對父母要好。在社會上,中小幼學校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絕對遠遠超過養(yǎng)老院,過兒童節(jié)的人數(shù)和氛圍肯定遠遠超過重陽節(jié),為小孩提供的社會消費品也大大超過為老人提供的,各大醫(yī)院基本上都有獨立的兒科,但很少有真正單設的老年科,小區(qū)里都有專門的兒童游樂場,但很少有專門的老年活動中心……
從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內(nèi)部來說,我感覺現(xiàn)在不少年輕人缺乏對父母對長輩的起碼的基本的必要的尊重、敬畏和感恩。他們把父母長輩對自己的疼愛和付出視為理所當然,甚至還覺得遠遠不夠、不值一提。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無條件無底線、無怨無悔的付出,需要多么博大的胸懷和無私的愛才能做得到。他們完全沒有反過來捫心自問想一想,自己對父母又回報了多少,等自己老了之后子女對自己又會怎么樣。
現(xiàn)在社會上有些現(xiàn)象確實令人傷心寒心。比如,老人為了讓子女結(jié)婚成家,把“棺材本”都拿出來了,甚至把自己住的房子賣了給子女買新房湊首付,結(jié)果新房住進去后卻沒有老人的床位;老人給年輕人帶娃的時候,就成了“帶工資的保姆”,有的小孩甚至還真把老人當成了保姆呼來喝去的;帶娃的時候老人可以在一起住,一旦小孩大了不需要老人照顧了,老人就得打道回府;如果父母沒有幫子女帶小孩,子女可能會一輩子耿耿于懷;有的老人本身退休金比較高,但都被子女“代管”了,稍微用點錢都得找子女去討要、看臉色;子女一天到晚、一年到頭,有的基本上就沒有喊過“爸、媽”,有的就照著小孩子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好像老人和自己就沒有任何直接關系。
另一方面,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老兩口要么兩人都寧愿自己省吃儉用也要把錢花在子女身上,不管這錢是否花得有必要有意義,甚至得了重病或癌癥也寧愿不去醫(yī)院治療、在家等死也要把錢留給子女;要么就是其中一方一天到晚埋怨對方?jīng)]本事賺大錢、不勤快、手腳大,拼命擠壓對方的開銷,卻對子女孫輩有求必應、出手大方,做飯做家務都要老伴去做,卻讓年富力強的子女養(yǎng)尊處優(yōu)、四手不伸。
這兩個方面(年輕人對老年人、老年人對老年人)的不良現(xiàn)象折射出一種令人擔憂、根深蒂固的“向下看”的社會現(xiàn)象:很多人都是把全部或主要心思精力放在自己的子女身上,而對自己的父母少有顧及,甚至直言“我們要管孩子,你們自己管好自己”。其實,每個人既是人之子女,又是人之父母。從法律上來說,每個人對自己的父母和子女都負有相應的義務,不能用其中一個來對抗另一個。
在這里,我并不是有意要挑起“子女”與“父母”之間的對立,而是通過理性、邏輯地分析,希望每個人在為自己的子女著想的同時也要為自己的父母著想。老話說,父母痛子女路路長,子女痛父母扁擔長;屋檐水滴在現(xiàn)眼里。很多人對自己的子女嘔心瀝血、掏心掏肺,而當自己的子女長大后同樣是對他自己的子女嘔心瀝血、掏心掏肺,卻對他自己的父母愛理不理、薄情寡義。有則冷笑話:父親問孩子,“我對你好嗎,以后你長大了會怎么做?”孩子回答,“您對我太好了,我以后也會像您對我一樣對我的孩子好!”
這樣就會造成“自作自受”式的“下一代總是讓上一代寒心”的代際惡性循環(huán)?,F(xiàn)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出于“偉大的父愛母愛”和“大家都是這么過來的”從眾心理而對這種代際惡性循環(huán)忍氣吞聲、逆來順受,可憐天下父母心!同樣的,老兩口之間,在對子女好的同時也要對自己的老伴好,因為人的一生中陪自己最久的不是子女而是老伴,更愿意也更能夠與你長相廝守、同甘共苦、遮風擋雨的不是子女而是老伴,畢竟“少年夫妻老來伴”。如果我們都能“向上看”,都能對自己的父母好一點,都能對自己的老伴好一點,一代做給一代看,一代傳給下一代,那么,“敬老愛老 幸福到老”就一定能夠?qū)崿F(xiàn),也一定能夠良性循環(huán)、代代相傳!
作者:郭世欽
責編:洪學智
一審:洪學智
二審:張麗
三審:田雄獅
來源:大眾衛(wèi)生報·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