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 2025-06-10 09:00:18
今年麥收時節(jié),河南鞏義一組“千年宋陵與金色麥浪同框”的絕美照片火爆全網(wǎng)。
鞏義宋陵又稱“七帝八陵”,有著我國現(xiàn)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墓造像群之一,被譽為“露天石刻藝術博物館”。
這群來自北宋的石像見證了怎樣的故事?千年文物如何保護?鞏義這座小城還藏著多少傳奇?
01、麥田中的千年石像如何保護
河南鞏義市文博事業(yè)中心副主任徐馨介紹,宋陵是北宋7位皇帝及其后妃、宗親等的陵寢,地面現(xiàn)存石刻共有1027件。陵墓前安設的石人、石獸統(tǒng)稱為石像生。其中永裕陵、永泰陵附近的麥田是熱門打卡地。
面對這座“露天石刻藝術博物館”,不少網(wǎng)友擔心石像遭到破壞,紛紛建議:“給它們加個玻璃罩吧。”
徐馨解釋,鞏義市早在近20年前就對各陵區(qū)設立了專門的保護站,目前有122名文物保護工作人員全天不間斷守護,定期對石刻進行專業(yè)養(yǎng)護,還在部分陵區(qū)實施了“技防”工程,全力做好文物保護工作。
“加上玻璃罩,文物就像蒸桑拿,會加速毀壞;加蓋遮檐,石像沒了皇家的氣派?!?/strong>對于網(wǎng)友的疑問,徐馨回應,“宋陵石刻與麥田共生的獨特景觀,正是歷史與當代最生動的對話方式?!?/p>
每年麥收季,陵區(qū)麥田會采用收割機進行機械作業(yè),工作人員引導農機手避讓石像。針對石刻周圍的作物,工作人員都會對其進行人工收割,更穩(wěn)妥地保護文物。 02“宋陵麥收”的由來 關于“宋陵麥收”的由來,徐馨表示,獨特景觀并非偶然形成。宋陵所在的這片土地在歷史上長期作為官地管理。1915年當?shù)厝藙?chuàng)辦職業(yè)學校,開始將宋陵土地出租,用以集資辦學。隨著土地開墾,陵區(qū)逐漸與耕地融為一體。 2021年6月起,宋陵核心區(qū)3160畝耕地進行流轉,交由鞏義市供銷社統(tǒng)一經(jīng)營,負責宋陵麥田的耕作與收獲,統(tǒng)一管理分散的田地,避免破壞文物。 除了“麥田里的守望者”,還有不少石像生散落在鞏義的各個角落——市區(qū)街頭、公園、村莊、郊野、山崗,每座石像生都有獨特之處: 永昌陵內的大耳朵將軍↓ 萌萌噠的石獸們↓ 永泰陵內的石象↓ 永熙陵內的石羊↓ 太祖陵上的領頭羊↓ 近些年,陵區(qū)土地曾種植過油菜花、向日葵,每逢春夏季燦爛綻放,吸引大批游客和攝影師前來打卡。 目前,2025年夏季的“宋陵麥收”景觀已落幕。徐馨介紹,接下來將種植高粱、玉米等農作物,錯過“宋陵麥收”的游客,可在9、10月來免費參觀。 03、鞏義,豈止宋陵 小城鞏義,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歷史密碼: 這里是華夏文明發(fā)祥地的核心區(qū)之一,位于河洛鎮(zhèn)的雙槐樹遺址,是距今5300年左右的“河洛古國”都邑。這里,還出土了大象化石,詮釋著河南簡稱“豫”的由來。 △中國考古博物館內收藏的雙槐樹遺址的陶器。 始建于東漢時期的千年古剎慈云寺,比洛陽白馬寺還早建立,被譽為“中原第一古剎”。 位于邙嶺大力山下的石窟寺中藏著的一幅“帝后禮佛圖”,堪稱無價之寶。 鞏義還是杜甫的故鄉(xiāng),他在這里出生并度過童年與少年時代。這里就是“詩圣”筆下“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的深情所系。 有機會去鞏義轉轉,近距離觀摩千年石刻雕像,感受歷史的脈搏吧~ 責編:張春祥 一審:張春祥 二審:楊丹 三審:楊又華 來源:央視新聞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