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0 12:46:22
文丨羅建輝
在歲月的長河中,有些相遇仿佛是命運巧妙的安排,讓人在不經(jīng)意間與另一個人交集、踏入另一段人生風景,發(fā)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浩嘆。我與文友覃盟的友情,便是這樣一場美麗的邂逅。覃盟,教師,筆名向晏漪,是張家界市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編劇、影視家,他矢志不渝、兀兀窮年,用文字編織夢想,以鏡頭捕捉人間溫情。
覃盟是一位勤奮、執(zhí)著的作家。他說題材不熟悉不寫、沒有深入采訪的題材不寫。20年來,他就寫一個題材,這個題材他寫了四個版本。第一個版本是傳記;第二個版本《不朽師魂》,獲第十二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參評作品(全國36部,湖南1部);第三個版本《紅燭》,既獲得第八屆魯迅文學獎參評作品(湖南5部),又獲得第十三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參評作品(全國37部,湖南2部);最新的第四個版本是31萬字的長篇融媒體圖書《拐杖校長》(含微電影、有聲讀物)。而獲全國二等獎的微電影《東榮校長》,則是覃盟等人在光影世界里努力的結晶。而我,有幸成為這段旅程的見證者與參與者。
有一種友情,如同靜水流深,不喧囂,不張揚,卻在歲月的長河里緩緩流淌,滋養(yǎng)著心靈的土壤。我與融媒體圖書《拐杖校長》的作者、文友覃盟的友情,便是如此。在文字的交織與光影的交錯中,我們共同見證了彼此的成長與蛻變,那些關于夢想、堅持與熱愛的故事,如同一幅幅細膩的畫卷,鋪展在人生的旅途上。
初識覃盟,是在微電影劇本《東榮校長》的改稿會上。他身著一襲簡單的休閑裝,背著一個斜跨包,腳上很隨意地穿著一雙涼鞋,還戴著一頂草帽,眉清目秀,舉止文雅,眼神中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的淡然與堅定。會后,我們因文字結緣,談文學、聊電影,仿佛有說不盡的話題。覃盟的話語中總是蘊含著對生活的深刻洞察與對藝術的無限熱愛,讓人不由自主地被他所吸引。
時光荏苒,轉眼間,我與覃盟已相識相交多年。他也成長為一位在文藝界頗有聲望的文藝家。由彭毅總負責,張家界市電影電視藝術界協(xié)會出品、覃盟擔任編劇的農(nóng)村教育題材《東榮校長》在全國微電影作品大賽中榮獲二等獎。這部作品不僅是他藝術才華的集中體現(xiàn),更是他堅韌不拔精神的最好證明。
影片《東榮校長》的拍攝經(jīng)費僅有8萬元,這在微電影界幾乎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shù)字。然而,覃盟卻憑借著自己的智慧與團隊的協(xié)作,將這部影片打造得感人至深、震撼人心。從劇本的打磨到演員的選拔,從場景的布置到鏡頭的捕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凝聚著覃盟的心血與汗水。為了呈現(xiàn)最真實的效果,他不惜驅車數(shù)百公里前往偏遠的山區(qū)取景,三天三夜吃住在劇組,搬道具,給演員打氣,甚至親自上陣扮演角色,只為捕捉那一瞬即逝的靈感與情感。而我,作為覃盟的好友,有幸全程參與了《東榮校長》的劇本研討、拍攝以及新聞發(fā)布會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我見證了覃盟對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與對細節(jié)的極致把控。在彭毅領導組織下,我們一同熬夜討論劇本,一同在片場奔波忙碌,一同面對困難與挑戰(zhàn),也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悅與榮耀。這些經(jīng)歷,如同一顆顆璀璨的珍珠,串聯(lián)起我們的友情,成為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
審片的過程更是充滿了曲折與挑戰(zhàn)。由于出品時間以及題材等的特殊性與敏感性,加上為了精益求精,《東榮校長》先后經(jīng)歷了十幾次的審片與修改。每一次的反饋都如同一塊巨石壓在心頭,讓微電影《東榮校長》總制片彭毅以及編劇覃盟等倍感壓力。但他們從未放棄,而是耐心地與審片方溝通,不斷地調整與完善,直到影片最終獲得了認可與贊譽。當微電影《東榮校長》從全國一萬多部微電影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2023年華東地區(qū)暨全國部分省市微電影作品大賽二等獎(湖南唯一的一部)的消息傳來時,覃盟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那是對夢想實現(xiàn)的喜悅,也是對辛勤付出的最好回報。
如果說《東榮校長》是覃盟在微電影領域的一次成功嘗試,那么《紅燭》(同一題材第三個版本)入圍魯迅文學獎的評選,還獲得了駿馬獎的提名,這無疑是對覃盟文學創(chuàng)作的高度肯定。他用自己的筆觸,記錄下了這個時代最真實的聲音與最動人的故事,讓讀者在文字的世界里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輝與溫暖。
在《紅燭》成功的激勵下,他的紀實文學作品《拐杖校長》(同一題材第四個版本)則是他文學才華的集中綻放。這部作品以真實的人物為原型,講述了一位身殘志堅的校長如何用拐杖支撐起學校的未來,用愛心與責任點亮了孩子們心中的希望之燈。文字間流淌著真摯的情感與深刻的思考,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不禁為之動容,具備沖擊文學大獎的實力。
在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把融媒體圖書《拐杖校長》作為新中國成立75周年和第40個教師節(jié)獻禮圖書出版后,我滿懷敬意地為其寫下了評論《人性光輝的頌揚》、《真實性與藝術性的完美融合——讀向晏漪長篇融媒體圖書<拐杖校長>》等,先后在新湖南、紅網(wǎng)等發(fā)表。
如今,當我們再次相聚在一起,談論起那些過往的經(jīng)歷與未來的夢想時,心中總是充滿了無限的感慨與期待。覃盟依然保持著那份對文字的熱愛與對光影的癡迷,而我,也在他的精神感染下,不斷地探索著屬于自己的文藝之路。
我想,這就是友情的力量吧。我與覃盟如同伯牙與鐘子期,高山流水相合鳴。這種友情讓我們在彼此的陪伴與鼓勵下,摒棄外界物欲、名利等的干擾,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不斷地超越自我,成就更加精彩的人生。
覃盟,我的朋友,我的知己,我的兄弟,感謝你在我生命中留下的美好印記。愿我們的友情如同教字埡那流淌的茹水,永遠清澈、純凈、美好!
責編:廖慧文
一審:廖慧文
二審:易禹琳
三審:楊又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