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 2025-06-10 15:43:55
初至雙峰二中,這座歷經(jīng)百年風雨的學府帶給我的震撼遠超想象。作為家中四位兄姊的母校,二中于我而言,有著一種特殊情結。
記憶里的二中北門正對著潭寶公路,那里車水馬龍,商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我在縣城讀高中時,每次乘坐班車路過,總要貼著車窗向外張望,直到班車拐彎,校門消失在視野盡頭。
如今,我與游教授一同驅車前往。游教授雖非校友,卻因表叔鄒迪輝先生曾在此執(zhí)教二十年,而對二中心生向往。
新校門莊重大氣,幾位好友朝我們招手示意。門頭上“雙峰二中” 四個鎏金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電子屏滾動播放“筆鋒所至,夢想開花!” 的祝福,門側楹聯(lián) “起對賓師坐對友;陸之騏驥海之龍”嵌“起陸”二字,既點明學校前身,又暗喻人才輩出的辦學追求。
藍天麗日,芳樹亭亭。我們跟隨二中的張主任漫步校園,張主任的講述,為我們緩緩揭開了二中的歷史畫卷。1926年,辛亥革命元勛陳荊、禹之謨的堂弟禹澤亭、青樹坪鎮(zhèn)教育界知名人士寧純宧、開明紳士鄧添莪,為紀念辛亥革命先驅禹之謨,倡議在青樹坪鎮(zhèn)創(chuàng)辦“起陸高小”。校名取自“龍蛇起陸,天地反覆”的古語。
1928年6月,潭寶公路貫通后,青樹坪成為湘鄉(xiāng)西部的經(jīng)濟文化重鎮(zhèn)。起陸高小也隨之迅速發(fā)展,然在抗戰(zhàn)時期兩度毀于戰(zhàn)火,先是遭到日寇的焚掠,后又逢潭寶戰(zhàn)役中白崇禧部的摧殘。但二中人冒死搶救校史典籍,硬是在廢墟中三次重建,最終成就了今日的宏大格局。二中成就斐然,2021年至2024年,連續(xù)四年獲評婁底市示范高中系列 “教育質量綜合評價一等獎”“學考評價一等獎” 等殊榮。
校史館里,歷任校長和校友風采的照片靜靜地訴說著往昔的故事。策劃湖南和平起義的鄧介松,以革命實踐完美詮釋了“公勇”精神。桃李滿天下的曾彩初校長,以藝術教育認真踐行“勤樸”理念。榮膺全國教育戰(zhàn)線勞動模范稱號的匡燕鳴校長,世人尊稱“公樸校長”。主編《雙峰春秋》九卷的陳器之校長,被社會各界譽為“雙峰的當代司馬遷”。
名師輩出,學子更是如群星般璀璨:作家歐陽謙叔譜就了《洪湖赤衛(wèi)隊》的經(jīng)典旋律,院士謝和平執(zhí)掌四川大學教席。值得一提的是,曾校長和匡校長后來調任雙峰一中,成為我高中階段的恩師。這種奇妙的緣分,讓人不禁感慨教育傳承的神奇。
站在校訓碑前,觸摸著老校長曾彩初先生那熟悉的端莊渾厚的筆跡,心中百感交集。我們發(fā)現(xiàn),這一校訓與長沙市一中的完全相同,與湖南師大附中的校訓僅有一字之差。正當眾人疑惑之時,朱群衡校長的到來,為我們解開了謎團。
朱校長學識淵博,他娓娓道來。雙峰二中源遠流長。1905年,禹之謨在長沙創(chuàng)立惟一學堂(后更名為廣益中學、湖南師大附中),“公勤仁勇”是 1928年廣益中學時期的校訓,沿用至今。其中,“仁”字突出了儒家的仁愛思想。1912年,湖南最早的省立中學長沙市一中成立,“公勇勤樸” 最早見于1914年,突出了質樸務實的作風。由此可見,長沙市一中注重“經(jīng)世”,師大附中注重“修身”。雙峰二中“公勇勤樸”校訓定于何時,校史記載尚不明確。雖與兩大名校的相近或相同,但并非抄襲,實屬巧合。二中的校訓既是湖湘教育傳統(tǒng)的體現(xiàn),也是禹之謨革命精神的延續(xù),同時還融合了學校自身“低進高出”的辦學特色。
從歷史中走來,今日的二中依然延續(xù)著質樸之風?;ǔ貎龋瑑晌粓@丁戴著斗笠在除草,半人高的桃樹上綴滿了毛茸茸的青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二中默默耕耘的師生,不正是如此?
在會議室,朱校長深情地講述著“起陸文化”和“二中精神”的傳承與弘揚,言談舉止透露出當家人嚴謹質樸的治學風尚。朱校長提到陽有理副校長,他不僅負責全校的教學管理工作,還兼任一個高三班的班主任。早幾年,陽校長手術出院不到兩個月,就回到崗位上教學。學校里的兩位“擁軍”骨干教師,深受師生愛戴,其中,向擁軍老師誨人不倦,堅守二中30余年,多次被評為雙峰縣優(yōu)秀班主任。謝擁軍老師循循善誘,去年獲評婁底市教壇楷模。說到動情處,朱校長眼里閃爍著淚花,激動地說,是他對不住同事。二中的教師個個一職多崗,如蠟炬般燃燒自我,近三年來,每屆升學率都在 72% 以上。同為教育工作者的游教授聽了深為感動,感慨道“高中教師是最辛苦的,只有身處其中才能真正體會?!?/p>
朱校長拭掉熱淚,起身領著我們來到二樓一角,看墻上一幅描繪起陸中學原貌的油畫——歐式四合院的穹頂上,雄鷹振翅欲飛。再對比兩次毀于戰(zhàn)火的慘痛歷史,更覺今日的成就來之不易。觸摸老禮堂遺址,走過校友捐建的新田徑場,每一處都鐫刻著二中人自強不息的故事。
臨別時,回望校園,美輪美奐的“特立體藝館”光彩奪目?!肮虑跇恪币巡辉偈潜涞氖?,它化作了抗戰(zhàn)時期師生街頭宣講的故事,化作了廢墟中重建校園的堅韌,化作了名師案頭不熄的燈光,化作了學子反哺母校的赤誠。這座百年學府,用行動完美傳承了“公勇勤樸”的精神:公者,家國情懷;勇者,敢于擔當;勤者,篤學不倦;樸者,質樸守真。站在新時代的路口,我們不僅要銘記這份精神遺產(chǎn),更要思考如何讓它弦歌不絕、薪火相傳。或許,明年校慶時再訪二中,我們能找到更深刻的答案。
“公勇勤樸”,是每個二中人的精神底色,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孜孜以求呢?
作者:郭琨根
責編:陳宇
一審:黃磊
二審:王德和
三審:瞿德潘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