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6-13 23:17:18
文丨簡人衛(wèi)
兩年前的今天,一顆藝術星辰悄然隕落。黃永玉先生離去的消息傳來時,百花寨的晨露格外晶瑩——仿佛連這片土地都在為失去一位摯友而垂淚。而今,當我們漫步于層林盡染的山徑,總覺得那抹熟悉的笑聲仍在古木間回蕩,那支畫筆仍在云霧里揮灑。先生的離去從未讓這片土地失去光彩,相反,他的藝術精神已化作這里的溪流、山風與花香,成為百花寨永恒的呼吸。
在百花寨的心臟地帶,黃永玉藝術珍藏館靜立如一部打開的巨著。這座由湘籍企業(yè)家姚社初先生以二十余載赤忱筑就的藝術圣殿,是國內(nèi)收藏黃老作品最豐富的私人殿堂。近300件跨越先生藝術生涯巔峰期的珍品,在玻璃櫥窗后輕輕呼吸——那些跳躍的油彩、流淌的水墨、遒勁的書法,都是先生寫給世界的情書。特別當夕陽為展館鍍上金邊時,玻璃上的倒影與墻上的畫作重疊,恍惚間竟分不清是真跡在發(fā)光,還是先生的靈魂在巡視他留在人間的珍寶。
建筑本身就是一首凝固的詩。設計師將黃老筆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意象,化作層層疊疊的白色屋檐,在青山間勾勒出盛開的弧度。步入館內(nèi),木質(zhì)地板隨著腳步發(fā)出輕響,像極了先生在萬荷堂走路時特有的節(jié)奏。最動人的是西側(cè)展廳,巨幅荷花圖前設有一方小小的觀畫臺——站在這里仰望,畫中荷莖仿佛真的從天花板垂下,帶著水珠要滴落在參觀者肩頭。這種奇妙的錯覺,恰似先生總能讓觀者"走入畫中"的魔法。、
藝術在此刻完成了最動人的傳承。百花寨的古木奇石園里,那些被歲月包漿的石頭突然有了新的敘事——它們不再是冰冷的地質(zhì)標本,而成為先生畫作里"頑石點頭"的具象表達。藝術碑林園中,刻在青石上的詩句在雨水沖刷下愈發(fā)清晰,像是先生用另一種方式繼續(xù)"畫"著他的文字。最妙的是每年夏日,寨子里荷花綻放時,總有人看見穿紅衣的姑娘駐足花前,那抹跳動的紅色,多像先生畫中永不褪色的朱砂。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在珍藏館二樓特別設立了"星辰信箱"。您可以將想對先生說的話寫在灑金箋上投入其中,管理員會將其制成拓片,收入特設的"星語墻"。夜幕降臨時分,建議您去寨子最高處的觀星臺。當銀河傾瀉而下,百花寨的燈火次第亮起,恍若先生畫展揭幕時的盛況。導游小陳告訴我,每到這時總能看見老藝術家們對著星空架起畫架——他們說這是與先生最接近的時刻,因為黃永玉的星空,從來都在人間。
藝術不會告別,它只是換種方式活著。在百花寨的每塊石頭里,在每片荷葉上,在每縷穿過古木的陽光中,黃永玉先生正以他最愛的方式——藝術,繼續(xù)與我們對話。當您推開珍藏館大門的那一刻,一定會聽見那句熟悉的湘西腔:"伢崽,來,我?guī)憧磦€好東西!"
責編:廖慧文
一審:廖慧文
二審:易禹琳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