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靜 新湘評論雜志社“指點”微信公眾號 2025-06-16 22:17:58
當高考后的校園被鮮花和歡呼聲裝點,一個用扁擔挑著行李回家的女孩劉燕卻格外引人注目,擊中了無數人的內心。
在流量可以“明碼標價”的當下,火遍全網的她卻選擇用時薪12元的暑期工,來書寫屬于自己的青春答卷,更無異于一股清泉,泛起陣陣令人深思的漣漪。
也許,看多了“寒門逆襲”“草根暴富”劇本的人們還沉浸在自己的想象和期待中,未曾想這個“扁擔女孩”卻用真實的內心、樸實的言語打破了這些“套路”。
沒有痛哭流涕,也沒有悲情人設,只有“我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慘”的真誠,讓“用扁擔挑60斤米走山路上學、練習本正反兩面寫”的傳言不攻自破。這一切,恰如田間新抽的麥穗,毫無修飾,卻散發(fā)出強大的生命力。
網絡時代從不缺少曇花一現的“頂流”。面對直播平臺拋來的流量“橄欖枝”,“扁擔女孩”拒絕得干凈利落。一轉身,她卻走進了縣城的油茶店,選擇用學一門手藝、靠汗水賺取“辛苦錢”來澆灌夢想。
12元的時薪,也許連一場直播收入的零頭都不夠,但這種選擇的背后,卻是她對自我價值的清醒認知。成功沒有捷徑,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財富、改變命運,才顯得更加踏實。腳踏實地的堅守,遠比任何流量密碼更能抵御歲月的侵蝕。
談到理想,“扁擔女孩”的回答更是令人動容。她說她想成為一名教師,用知識改變更多孩子的命運。簡單,卻飽含著期許;純粹,卻閃耀著光芒。
當外界將其包裝成“勵志”的典范,她卻選擇回歸平凡,在平凡中積蓄力量,用知識照亮更多孩子的未來。這是一束光,照亮自己,同時也“點燃”他人。

真正的價值,從來不在聚光燈下,而是深藏于內心的堅守中。
面對網友們如潮水般涌來的善意的“資助”,她沒有“照單全收”,而是真誠致謝后選擇自立?!安唤邮軒椭?,但接受善意”“我能行”等禮貌回應,讓善意不再是單向的取舍,而成為一場溫暖的對話。
懂得感恩,卻不依附;接受幫助,卻不失尊嚴。她用行動詮釋著:真正的強者,從不需要站在道德高地上接受施舍,而是在腳踏實地的奮斗中贏得尊重。
劉燕的自強不息,構成了對物質至上主義最溫柔的抵抗。當整個社會都在教人如何快速變現,這個年輕女孩卻在用最笨拙的方式書寫答案:成功,不過是在喧囂中守住本心。
當教育的意義回歸本心,真正支撐年輕人走遠的,不是起跑線上的推搡,而是他們背起自己行囊的擔當。敢于直面困境、勇于突破極限,在奮斗中實現人生的價值。
“鴻鳥只思羽翼齊,點翅飛騰千萬里”,這是劉燕的座右銘,也是她人生的真實寫照。不追逐風口,只深耕腳下的土地;不貪戀捷徑,卻執(zhí)著于心中的遠方,做一個清醒的追光者,向陽而生。她的故事,不僅是個人奮斗的生動注腳,更是新時代青年的精神標桿。
當越來越多的人以“扁擔女孩”為榜樣,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奮力前行,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中勇立潮頭,我們終將看到,那些挑著“扁擔”前行的身影,匯成一條璀璨的星河,照亮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責編:王敦果
一審:王敦果
二審:蔣茜
三審:周韜
來源:新湘評論雜志社“指點”微信公眾號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