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夢雨花微信公眾號 2025-06-19 11:15:50
古舊的電影放映機泛出黝黑的光澤百余盒老電影膠片整齊地碼放在陳列柜上一張張電影海報、放映單、光碟填滿了每個角落……

6月18日,由居民自籌自建的“S+視文化”電影膠片收藏館在長沙市雨花區(qū)正式開放,吸引了不少電影愛好者前來參觀。在這里,光影交織著歷史,膠卷敘述著故事,也讓更多人看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
“S+視文化”電影膠片收藏館位于雨花區(qū)黎托街道運達里二層,雖然面積僅有50平方米,但收藏有攝影機、錄音機、剪片機和電影書刊畫報等300余件老物件以及國產35毫米和8.75毫米的電影膠片放映機,甚至還有不同國家16毫米、9毫米和8毫米的電影膠片和手搖卷片放映機,它們靜靜地訴說著過去的故事,每一個膠片盒子都承載著一段電影歷史,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館內珍藏的光影記憶,讓人們仿佛穿越到了那個充滿流金歲月的膠片時代;旋轉的電影膠片,演繹著世間的百態(tài)與人情冷暖;閃爍的光影畫面,流動著歡樂與感動的淚水。

膠片電影被視為“古董”,但其細膩畫面和色彩風格被許多人所眷戀?!癝+視文化”電影膠片收藏館館長盛伯驥是雨花區(qū)黎托街道的居民,“50后”的他退休后,自掏腰包選址裝修場館,全心投入收集策展,打造了一個集聽、看、互動于一體的沉浸式電影體驗空間。參觀者可以近距離操作手搖放映機、播放留聲機,感受黑白影片、木制長椅以及手搖膠卷轉動的聲音等原汁原味的老電影院元素。這種互動體驗讓參觀者仿佛穿越回那個電影剛剛興起的年代,感受百年影視文化變遷的精彩剪影?。
盛伯驥告訴花花:“他最看重的是那臺德國生產的阿萊Ⅱ型35毫米電影攝影機,因為上世紀40年代至60年,國外許多經典大片都用它拍攝,而讓他最有情懷的則是那臺甘肅光學儀器廠生產的紅旗牌16毫米攝影機。另外,還有一件珍品不可忽視,那就是上世紀40年代美國生產的鋼絲錄音機,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錄音技術是從鋼絲記錄開始,后到磁帶記錄,再到數(shù)字化。”

光影記憶,膠片永恒。“S+視文化”電影膠片收藏館收藏的不僅僅是老設備,更是珍貴的電影記憶。盛伯驥從小喜歡電影,最仰慕的是電影攝影師。他最初收藏膠片的時候,想法比較單純,只是喜歡,但隨著老物件的增多和眼界的開闊,他逐漸認識到老影片不僅是兒時的回憶,也是中國“大熒幕”發(fā)展的見證,更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是不可多得的紅色記憶。自從有了收藏的念頭,那就一發(fā)不可收拾,無論是到國內還是國外度假旅游,總會到當?shù)氐墓磐媾f貨市場“淘寶”。經過十多年的收藏,老物件也積少成多,終于有了一定規(guī)模,讓大家能夠重溫經典光影記憶,述說觀看電影的快樂回憶。
責編:封豪
一審:封豪
二審:王晗
三審:劉永濤
來源:飛夢雨花微信公眾號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