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奕、蔡潤鈿、楊淏萱、汪琰、廖秋予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6-21 09:15:08
大家好,歡迎走進青聲宣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輯,我是宣講員李欣奕。今天要和大家來分享的節(jié)氣是“夏至”。
“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當太陽走到黃經(jīng)90度,北半球迎來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夏至,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個節(jié)氣,也是夏季的第四個節(jié)氣。從這一日開始,天地陽氣漸極而衰,陰氣悄然生發(fā)。雖然天氣炎熱,但四季輪轉,正是陰陽交替的關鍵節(jié)點。
古人對夏至的感知,藏在詩句中。唐代高駢的《山亭夏日》寫道:“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陽光灑滿庭院,濃蔭下的世界明亮靜謐,夏日的美被寫進每一行字里。再看韋應物的《夏至避暑北池》:“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亭午息群物,獨愛游方塘?!边@首詩把“陽極而陰生”的時節(jié)變化娓娓道來,是文人對節(jié)氣的細致感知。而《夏至日作》中權德輿則寫道:“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詩人仿佛在向炎炎夏日傳話,提醒它——從今天起,晝漸短,夜?jié)u長,新的季節(jié)氣息已悄然萌動。楊萬里在《夏至后初暑登連天觀》中寫:“登臺長早下臺遲,移遍胡床無處移。不是清涼罷揮扇,自緣手倦歇些時?!绷攘葦?shù)語,將夏至后暑熱難消,詩人四處尋涼的無奈與詼諧盡顯,道盡夏日酷暑下的生活況味。令狐楚在《夏至日衡陽郡齋書懷》中則是另一番心境:“一來江城守,七見江月圓。齒發(fā)將六十,鄉(xiāng)關越三千?!苯柘闹習r節(jié)抒發(fā)羈旅漂泊之感,以歲月流逝與離家之遙,訴說心底的思鄉(xiāng)與惆悵。
在民間的傳說里,夏至還是一個藏著“天光密語”的日子。古人認為太陽是萬物生長的源泉,對太陽充滿敬畏和崇拜。傳說夏至這天太陽神會降臨人間巡視大地,賜予人們光明和溫暖,人們也會舉行祭祀活動,祈求太陽神的保佑。所以古時的夏至,不只是節(jié)氣,更是節(jié)日。從周朝起,夏至便有“祭神迎陰”的儀式。古人登高設壇,祈愿五谷豐登,風調雨順。民間有“夏至吃面”的傳統(tǒng),用一碗涼面消暑降火,有些地方還會包餛飩、吃綠豆糕、飲冷茶,都是應時而生的民俗智慧。女子會佩戴香囊,小兒身上系五色絲線,寓意避邪納福。還有人把蒲扇掛在門前,以驅熱、招涼。夏至,是人間煙火氣最濃的時候,也是一年之中最熱烈的日子。
夏至既是盛極的明亮,也是萬象轉陰的開始。它提醒我們,在陽光最熾烈的時刻,也該為陰涼留一席安靜的所在。我們在這漫長的一天中,靜看花開蟬鳴,感知時光的緩緩流動。好了,本期的青聲宣講就到這了,我們下期再見!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青春合伙人”項目組&湖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聯(lián)合出品
總策劃/夏似飛
統(tǒng)籌/文鳳雛 趙雨杉
執(zhí)行/朱曉華 彭彭
作者/李欣奕 蔡潤鈿 楊淏萱 汪琰 廖秋予
指導老師/梅慧 王立峰
責編:胡澤匯
一審:周楊
二審:彭彭
三審:趙雨杉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