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盼盼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6-21 20:13:56
湖南日報6月21日訊(全媒體記者 胡盼盼 通訊員 秦玉芝 胡新喜)近日,湘西北多地遭遇洪澇災害,其中張家界等地是我省甘薯主產區(qū)。為減少洪澇災害對甘薯的影響,湖南省現代農業(yè)(旱糧)產業(yè)技術體系發(fā)布甘薯田間管理技術指導意見。
災后3天內,要緊急排水清淤。淹水超72小時將導致薯塊木質化,腐爛率高達48%,積水需在24小時內排出。低洼地塊,可采用機械強排,避免長時間浸泡導致根系缺氧死亡。退水時,用清水沖洗莖葉表面泥沙,幫助恢復光合作用,并將沖歪的薯苗扶正。集中焚燒或深埋洪水殘留漂浮物,防止病蟲害傳播。
災后3-7天,要中耕松土與培壟,破除土壤板結,增加透氣性。及時培土,修復塌陷壟體;壟高需超過25厘米,減少露薯風險,預防蟲鼠害。做好土壤消毒,待土壤稍干后,針對性補肥。
災后7-15天,要進行植株恢復管理。淹水后,植株易徒長,需噴施烯效唑等進行控制。葉面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等,緩解根系損傷。受災較輕的田塊,增施鉀肥,促進薯塊膨大。受災較重的田塊,先施腐熟有機肥改良土壤,再補復合肥。
病蟲害綜合防治要持續(xù)進行,重點防治細菌性黑腐病、蔓割病、斜紋夜蛾等。雨后3天內施藥,對疫病防控效果最佳。及時清除田間雜草,減少病蟲宿主。一旦發(fā)現病株,立即拔除深埋。
如果淹水超72小時或薯塊已露土,要在晴天第一時間搶收。對于絕收田塊,7月底前改種秋玉米、秋大豆或短生育期蔬菜(如小白菜)。如新種甘薯,需對種苗進行消毒。
責編:孟姣燕
一審:孟姣燕
二審:曹嫻
三審:李偉鋒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