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2 09:24:01
編者按
如果你對工作甚至人生正感到迷茫,那不妨看下“格子”以外的生活方式。近日,日籍華語作家吉井忍最新力作《格外的活法》由文匯出版社出版。該書介紹了12種普通人的“另類”生活方式,在豆瓣獲得高評分。本文走近該書編輯歐陽,聽她聊聊這本書背后的故事。
新羽
記者:大家對“格外”有許多理解。比如“規(guī)格之外”“出格”“格子外”“非常好”,編輯老師如何解讀“格外”?另外,封面上的“extra-ordinary”一詞想傳達什么信息?
編輯:一開始商量書名的時候,吉井老師提到了一個日語詞“規(guī)格外”。吉井老師解釋說,這個詞在日語中一般用來形容那些沒有那么完美的蔬果——不滿足“出貨規(guī)格”的蔬果。比如表皮有些破損的茄子、色澤沒有那么均勻的蘋果,它們沒有機會出現(xiàn)在超市的貨架上。但你可以在路邊的小攤上買到一些,味道根本不比超市的差,也有人專門來排隊買這些既便宜又新鮮的蔬果。聽了這么一番闡釋,我們都覺得這個概念特別合適,于是在幾次討論中延伸出了“格外”這個書名。
“格外”這個詞在中文里,一般又會多用來表示“格外好”這樣的積極意義。想到這個中文詞之后,我們也很自然地想到英文詞extra-ordinary。為了顯示出“標(biāo)準(zhǔn)之外”以及“格外好”這樣的雙關(guān)意味,我們用一個連接符,extra-ordinary,也算是埋了一個小彩蛋,等待有心的讀者發(fā)現(xiàn)。
記者:本書的“格外”與這些年流行的“躺平”一詞有什么區(qū)別?
編輯:“躺平”的定義似乎有些模糊。如果說“躺平”是對“內(nèi)卷”的一種抵抗,理解為一種“不作為”的話,那“格外”和“躺平”的區(qū)別是非常大的。因為書中的人物都在很努力地活著。有一些人看起來特立獨行一些,但也有一些人是勤勤懇懇的上班族,或是從事賣魚生意等相對傳統(tǒng)的職業(yè)。他們在認定自己要做的事情之后,會認真地對待這件事和自己的人生,不糊弄,也真誠地接納這個選擇背后帶來的“代價”。
記者:書的封面上設(shè)計了一把椅子,這意味著什么?
編輯:這也是吉井老師提供的靈感。她提到說,椅子和房子不一樣,房子可能會讓你很難離開,但椅子不會,你想走的時候隨時走,不會像房子一樣束縛你。同時,椅子也是一個人的“位置”。就像從東京大書店跑到?jīng)_繩開小書店的宇田智子,她在文章最后說到“做生意這么長時間發(fā)現(xiàn)自己沒什么商業(yè)頭腦,但自己蠻擅長坐在這里的”。借由這本書,我們也希望讀者能夠找到自己適合、喜歡坐的那把椅子。
記者:你最喜歡書中哪個人的故事?他們的故事有沒有讓你產(chǎn)生新的看法?
編輯:我個人蠻喜歡香取義人那個故事的。跟書中其他受訪者相比,他相對來說看似沒有那么“特別”,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他對待工作很認真,能夠在平凡瑣碎的工作中認可自己的價值和成就感;對待自己的愛好也很認真,可以持續(xù)多年不求回報地做一件事。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辭職才是“格外”。但其實,不辭職也可以“格外”。
責(zé)編:黃煌
一審:黃煌
二審:曹輝
三審:楊又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