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響晴 郴州日報 2025-06-25 08:39:59
多年前,安仁縣的荒山野嶺來了個中專畢業(yè)的河南小伙子滕加彬。
誰也沒想到,這個和泥巴、藥材打交道的年輕人,硬是在這片地上“熬”出了名堂,成了響當當?shù)摹昂婀そ场?。他的故事,就像他常年擺弄的中藥,有苦,更有回甘。
從“賣藥郎”到“開荒牛”
2001年,滕加彬揣著中專文憑一頭扎進了中藥行當,干的是最基礎的藥材銷售采購。十年磨一劍,天天跟藥材打交道,眼力練出來了,啥藥材啥成色,他鼻子一聞、手一捻,心里門兒清。
2011年,新的機會來了,郴州湘眾中藥材種植貿(mào)易有限公司要在安仁縣扎根搞種植。別人覺得鉆山溝太苦,滕加彬卻覺得找到了根兒,二話不說就跟著干。
那會兒,眼前就是一片荒山野嶺。咋辦?一個字:干!他和工友們掄起鋤頭,頂著日頭,硬是在荊棘叢里一鋤頭一鋤頭地刨出了藥田。汗珠子摔八瓣,手上磨出老繭,這才給后來的中藥飲片車間打下了底子。
車間機器響了,滕加彬心里卻有點打鼓:光憑經(jīng)驗不夠啊,得懂門道!
這“老學生”又坐回了課堂——鄭州大學的藥學??啤⑻m州大學的藥學本科,工作之余啃書本,他愣是都啃了下來。2021年,捧著“執(zhí)業(yè)中藥師”的本本,他心里踏實了:這回,給藥材“正名”更有底氣了!
榨出藥材里的“真金”
2016年,滕加彬挑起了公司技術研發(fā)的大梁,牽頭建起了湘眾藥業(yè)研發(fā)中心。他盯上了安仁本地的寶貝——枳殼。
枳殼的傳統(tǒng)用法就那么幾種,能不能“榨”出更多價值?
他帶著團隊研究起了“枳殼揮發(fā)油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想盡辦法把枳殼里最精華的“油”萃取出來。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年,2項發(fā)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就到手了,就像給枳殼開了個“新礦”。
嘗到了甜頭,滕加彬的勁兒更足了。2017年,他又組建了“安仁道地藥材研發(fā)中心”,目標就是讓本地的好藥材身價倍增。枳殼在他手里,不再是簡單的原料,成了能變出各種“寶貝”的聚寶盆。
2018年,他帶著公司拿下了“高新技術企業(yè)”的牌子,2021年又穩(wěn)穩(wěn)保住了這塊“金字招牌”。他負責的“枳殼規(guī)范化種植與示范推廣及高效利用技術研究”項目也成功了,給當?shù)罔讱ぎa(chǎn)業(yè)立了“規(guī)矩”、提了效率。
2019年,他還不滿足,又拉上了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的專家一起搞研發(fā),把枳殼提取物的研究推向了更高處。
到了2024年,他參與編寫的《郴州柑橘 安仁枳殼栽培技術規(guī)程》出爐了。種枳殼有“標準答案”了,品質和賣價都更有保障。
“老藥工”的硬功夫
滕加彬不光會搞研發(fā),作為公司生產(chǎn)負責人,他手上炮制藥材的功夫也是不在話下——那是實打實練出來的。
賽場就是試金石:2020年,湖南技能大賽中藥炮制項目,他拿了一等獎;2021年,郴州市中醫(yī)藥職業(yè)技能競賽,他總成績第一,并被授予“郴州市技術能手”稱號;同年的省級決賽,他又拿了獎;2022年湖南省第一屆職業(yè)技能大賽,他獲得優(yōu)勝獎,晉升中藥炮制高級工。每一次精準的翻炒、每一次恰到好處的炙烤,都是他對老祖宗傳下來手藝的敬畏和傳承。
2024年5月,沉甸甸的榮譽來了——第二屆“湖湘工匠”。這是對他20多年精益求精扎根中藥領域的最好肯定。榮譽在手,腳步不停。同年6月,“滕加彬工匠創(chuàng)新工作室”掛牌了。這地方,就是他的新“戰(zhàn)場”。他說,這里要做的,就是守住老手藝的魂,再糅進新技術的勁兒,把中藥炮制這門學問傳下去,帶出更多能干的徒弟。
站上2025年湖南省勞動模范的領獎臺,滕加彬回望這20多年的中藥路,苦是真苦,甘也是真甘,像他熟悉的那一味味中藥,苦是藥性,甘是藥魂。他把自己“熬”成了安仁山野間的一味“良藥”,用汗水和匠心,守護著這一方草木的生機,也“熬”出了一個現(xiàn)代中藥人的精彩人生。
責編:何慶輝
一審:何慶輝
二審:羅徽
三審:陳淦璋
來源:郴州日報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