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 2025-06-26 11:48:11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康青春
“媽媽,這是我畫的全家福,你看這里有你和我!”婁底市社會福利院(婁底市孤殘兒童特教學校)兒童活動室里,10歲的樂樂將一幅蠟筆畫遞給“崗位媽媽”李麗君,稚嫩的聲音里滿是依賴。這樣的溫馨場景,如今每天都在福利院上演。
(該院黨支部書記、院長朱玉輝在輔導孩子寫作業(yè))
2022年,隨著婁底市各縣市區(qū)兒童福利機構50名孤棄兒童、事實無人撫養(yǎng)兒童集中入住,婁底市社會福利院(婁底市孤殘兒童特教學校)22名黨員主動扛起責任,發(fā)起“護苗成長 相伴‘童’行”“在崗父母”愛心結對活動,與院內(nèi)兒童進行“親子結對”,擔任孩子們的“崗位爸爸、崗位媽媽”,以期讓他們更好地融入新環(huán)境,感受到來自大家庭的關心和溫暖。
(該院專職副書記李麗君在陪伴孩子繪畫)
守護:22個“家庭”的千日陪伴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進走廊,黨員李春梅就已出現(xiàn)在孩子們的生活區(qū)——這是她作為福利院兒童服務部負責人每日雷打不動的起點?!昂⒆觽冊缟衔缚谠趺礃樱俊薄坝袥]有哪里不舒服?”從噓寒問暖到穿衣戴帽,從觀察氣色到惦記餐食,李春梅像照料自家孩子一樣,日復一日精心呵護著孤殘兒童的日常生活。
(李春梅與結對孩子合影)
李春梅不僅是福利院100多個孩子共同的“媽媽”,也是福利院兒童小杰專屬的“崗位媽媽”,每月一次的家庭日,是她大展廚藝的日子,可樂雞翅、糖醋排骨、紅燒魚……那是她專門給小杰精心準備的團圓宴;當小杰因受了委屈躲在角落哭泣,她會默默將孩子攬入懷中,耐心疏導。
在福利院,像李春梅這樣的黨員“父母”們,一共有22位,他們各自認領了1名孩子,以“崗位父母”的身份對孩子們進行生活關照、學習關懷、情感撫慰、心理關愛等一對一幫扶。
黨員們通過“個性化陪伴+親情化關懷”模式,讓孩子們在逛超市、做家常菜、分享心事的日常中,重獲家庭溫暖。據(jù)統(tǒng)計,活動開展以來,黨員“崗位父母”累計開展陪伴活動3000余次,為孩子們建立成長檔案22份。
創(chuàng)新:“六個一”機制筑牢關愛基石
在婁底市社會福利院黨支部黨員“崗位父母”親子手冊上,第一頁的“六個一”親子任務書格外醒目。該院通過“一天一陪伴、一周一活動、一旬一記錄、一月一家庭日、一季一交流、一年一評比”親子任務開展,實現(xiàn)了“崗位父母”每天看望陪伴孩子1次、每周開展1次親子活動、1旬記錄1次孩子的點滴進步、每月開展1次家庭日體驗活動、1季度交流1次“親子”相處情況,1年評比表彰優(yōu)秀家長和進步顯著孩子1次。
婁底市社會福利院(婁底市孤殘兒童特教學校)通過這套制度化的關愛體系,讓孤殘兒童從“物質(zhì)供養(yǎng)”邁向了“精神富養(yǎng)”,幸福感和歸屬感顯著提升。
回響:黨徽照亮成長之路
“看到孩子們臉上的笑容,就覺得胸前的黨徽更加閃亮。”婁底市社會福利院黨支部書記朱玉輝表示,黨員“崗位父母”用行動詮釋了“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理念,將黨的溫暖轉(zhuǎn)化為具體可感的陪伴服務。
如今的婁底市社會福利院(婁底市孤殘兒童特教學校),不僅是孩子們生活的家園,更是黨建引領民生服務的生動實踐基地。在這里,黨徽閃耀在每個關懷細節(jié)中——黨員“崗位父母”用制度化的“六個一”陪伴機制,將黨的溫暖轉(zhuǎn)化為可觸摸的成長守護;特教課堂上,黨員教師以專業(yè)素養(yǎng)開發(fā)個性化課程,讓殘障兒童掌握生活技能、綻放自信光彩;康復室里,黨員醫(yī)護人員手把手指導康復訓練,助力孩子突破身體局限。
婁底市社會福利院(婁底市孤殘兒童特教學校)正以“黨建紅”引領“民生暖”,打造出孤殘兒童“養(yǎng)、治、教、康、社”一體化的幸福港灣,讓“幼有所育、弱有所扶”的理念在這里落地生根,成為基層黨建與特殊兒童保障深度融合的鮮活樣本。
責編:王美慧
一審:王美慧
二審:肖洋桂
三審:周俊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版權作品,未經(jīng)授權嚴禁轉(zhuǎn)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ǎng)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zhuǎn)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nèi)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