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琦 新湘評論 2025-06-28 22:26:02
在湖南懷化會同縣的大山深處,小學教師李柏霖做了一件看似簡單卻意義深遠的事,她讓班上的留守兒童拿起了筆,開始創(chuàng)作詩歌。這些“田野詩班”的孩子,用稚嫩卻真摯的詩句,記錄下放學路上的夕陽、星空中的月亮、冬天里的梅花,以及那些不曾言說的情愫。
在粟裕希望小學執(zhí)教已有8年的李柏霖,做這事最初只是為了嘗試提升孩子們的語文能力,如今不僅讓孩子們的詩歌登上了2024年的央視春晚,也讓她自己在今年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 開一扇田野詩歌的窗
1996年,李柏霖出生在懷化會同的一個普通家庭。在曾經(jīng)擔任鄉(xiāng)村教師的奶奶的影響下,她從小與書籍為伴,長大后逐漸萌生了教書育人的理想。這個夢想如同種子,在歲月的滋養(yǎng)下生根發(fā)芽。
后來,李柏霖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成為一名師范生。大學期間,她刻苦學習,廣泛閱讀,成績優(yōu)異,每年都獲得獎學金,3次被評為“學習標兵”,2017年被評為省級優(yōu)秀畢業(yè)生。大學畢業(yè)后,李柏霖毅然回到家鄉(xiāng),成為一名鄉(xiāng)村教師。
然而,初登講臺的熱情很快遭遇現(xiàn)實的挑戰(zhàn)?!耙婚_始很苦惱,我不知道怎么快速地讓孩子們喜歡上學習語文?!泵鎸淌依镢露膶W生,她想了很多辦法去啟迪他們的心靈,帶孩子們讀故事、開主題班會做游戲、練習坐姿站姿;為了盡快和大家建立起親密的關系,她把學校里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結(jié)果當?shù)谝淮慰荚嚦煽兂鰜?,才發(fā)現(xiàn)之前那些費盡心思的教學設計收效甚微。李柏霖甚至一度對自己的職業(yè)生涯產(chǎn)生了懷疑,“是不是自己不會教書?”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一個普通的期末。一封格式混亂、夾雜著拼音的信讓她瞬間紅了眼眶:“爸爸你可以不打我媽媽嗎你再打我媽媽我不yao你zhe個爸爸了?!敝赡鄱林氐奈淖?,像一記重錘敲醒了李柏霖。她突然明白,這些孩子背負的不僅是書包,還有沉重的家庭、缺失的關愛。
這一刻的頓悟徹底改變了她的教學理念?!安荒茏尯⒆觽円恢背聊缭谪撁媲榫w里,得走出來看外面?!崩畎亓亻_始擺脫傳統(tǒng)教學的桎梏,帶著孩子們走出教室,在田野中觀察自然,嘗試用筆尖記錄生活的點滴。她發(fā)現(xiàn),當文字與生活相連,那些原本沉默的孩子眼中,開始閃爍求知與快樂的光芒。
| 種一顆詩與遠方的心
李柏霖老師深知閱讀的力量,堅持要求學生每天保持至少半小時的閱讀時間,讓書籍成為孩子們眺望山外世界的望遠鏡。
一次普通的語文考試中的一個不標準答案,意外開啟了詩歌教育的序幕。面對“葡萄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的仿寫題,有學生寫道:“棉花吐出了豐收?!边@個充滿童趣的句子讓李柏霖眼前一亮。潔白的棉花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將五彩斑斕的豐收“吐露”人間。這個美麗的意外,催生了后來溫暖無數(shù)人的“田野詩班”。
孩子們用真摯的文字描繪著他們的世界:“我是一棵樹/只有葉子陪我/到了秋天/連葉子也陪不了我了?!薄白詮纳嫌變簣@/我就很少見到爸爸/(他)就像一只鳥/去找食物/很久都沒有回來。”“眼淚真的好奇怪/疼的時候能忍住/累的時候能忍住/只有爸爸媽媽要外出打工/坐在車上向我揮手的時候/眼淚忍不住。”這些樸實無華的詩句,承載著留守兒童的孤單和對親情的渴望。
李柏霖像一位細心的園丁,耐心地培育著每一株詩意的幼苗。她花更多時間陪伴學生,會逐字逐句地指導孩子們修改完善,直到一首首充滿靈性的小詩破土而出。
在詩歌的王國里,這些山里的孩子找到了表達自我的獨特方式。一個孩子驕傲地說:“寫詩讓我覺得我很厲害,我可以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世界?!痹谶@里,他們可以是描繪彩虹的畫家,可以是編織夢想的詩人,更可以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者。
李柏霖相信,詩歌就像一盞永不熄滅的燈,能夠照亮孩子們的心靈之路。在這條充滿詩意的成長道路上,無論遇到怎樣的風雨,詩歌賦予的力量都將陪伴他們勇敢前行,追逐屬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 燃一束鄉(xiāng)村教育的光
2021年11月29日,會同縣委宣傳部的一次教育座談會,讓參加工作僅5年的李柏霖走進了公眾視野。作為農(nóng)村優(yōu)秀青年教師代表,她的發(fā)言引起了新華社記者的特別關注。次年1月,《新華社每日電訊》刊發(fā)的專題報道《這位95后女孩,陪山里娃寫下1000多首詩》,讓李柏霖和她的“田野詩班”備受矚目。
隨后,《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10余家國家級、省級媒體相繼跟進報道。
伴隨著“田野詩班”的驚艷亮相,李柏霖老師的榮譽也接踵而至:全國第二屆鄉(xiāng)村新生代教師獎、湖南“十大教育新聞人物”、2023年“中國好人”“湖南省教書育人楷?!薄叭珖7督處煛?,直至2025年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這些榮譽背后,是李柏霖扎根鄉(xiāng)村、當好農(nóng)村孩子“大先生”的堅定信念。
面對如潮贊譽,李柏霖始終保持教育者的清醒:“很多事情的發(fā)生對我來說都是想象不到的奇跡。孩子和我,還有鄉(xiāng)村的這些經(jīng)歷組成了詩歌的‘緣分’?!彼t遜地表示,自己只是扮演著引導者和搬運工的角色,希望能讓更多人關注留守兒童和鄉(xiāng)村教育。
面對社會上對詩歌教育價值的質(zhì)疑,李柏霖有著自己的思考?!霸姼璁斎唤鉀Q不了所有問題,但或許是找到人生答案的一把鑰匙?!痹谒磥恚姼枳尯⒆觽儗W會用美的眼光觀察世界,用詩意的方式記錄童年,更為重要的是,讓留守兒童的聲音被世界聽見。
近日,李柏霖帶領“田野詩班”的孩子們走進長沙特殊教育學校。令人動容的是,這些曾經(jīng)渴望被愛的鄉(xiāng)村孩子們,如今都主動伸出溫暖的小手。他們特意為視障兒童制作了可觸摸的立體明信片,用凹凸的線條勾勒出詩歌的意境?!澳切┰?jīng)等待被愛的孩子,現(xiàn)在也學會愛別人了?!闭f起這個場景,李柏霖的眼中閃爍著欣慰的光芒。如今,她帶領團隊踐行“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權力,也有美的自由”的教育理念,期待未來走進更多特殊的群體,為他們帶去治愈心靈的良藥。
“新時代的教師不只要做好‘教書匠’”,李柏霖說,“更要做學生夢想的呵護者、童年的陪伴者,真正成為他們?nèi)松飞系膶??!痹谒脑娨飧畔?,越來越多的鄉(xiāng)村孩子正通過詩歌,找到與世界對話的方式,書寫屬于自己的生命詩篇。(陳家琦)
責編:王敦果
一審:王敦果
二審:蔣茜
三審:周韜
來源:新湘評論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