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 2025-06-29 12:56:53
你是否注意到,不知從何時開始,每周的熱搜榜都掛著演唱會的訊息?誰又在哪個城市開唱,哪場門票秒罄,誰在現(xiàn)場喊話回應粉絲。這是當下演出市場火熱的直觀注腳。但如果以為“看”演唱會只是坐在看臺上的被動觀賞,就小看了今天年輕人的創(chuàng)造力與參與熱情。
如今,一場演唱會,不只是藝人的表演秀場,更成為觀眾集體表達、自我展示、互相連接的場域。有人提前一個月籌劃轉場視頻,有人自制手幅,有人盛裝赴會,甚至還有人帶著整本刮刮樂彩票入場,只為在特定的旋律響起時,與萬人一同低頭刮卡。這種“儀式感”與“參與感”,正是年輕人重新定義觀演體驗的方式,“共創(chuàng)”了演唱會2.0版。
年輕人的沉浸式觀演:
演唱會上刮彩票、玩起Cosplay……
六月的杭州,比天氣更熱的,是演唱會門票秒罄的盛況。
6月25日11:00,穗子(化名)搶到VIP票的那一刻,沒有歡呼,而是抓起鑰匙沖下樓,買下整本600元的“刮刮樂”。她在粉絲群曬出照片,配文“GAI杭州場,‘招財進寶’已備齊”,瞬間引爆群聊。
原來,刮彩票已經(jīng)悄然成為演唱會觀眾之間的一種默契互動。武漢站時,穗子親眼見證當《招財進寶》前奏響起,上萬觀眾齊刷刷低頭刮卡,前排甚至有人自帶專業(yè)刮卡工具分發(fā)。“整個體育場仿佛接到了某種無聲的指令,上萬名觀眾同時低頭,從包里、口袋里、手機殼后掏出準備好的刮刮樂。”她說,無數(shù)觀眾低頭認真刮卡的樣子既滑稽又感人,周圍不斷傳來此起彼伏的歡呼聲和笑聲,整個場館洋溢著一種節(jié)日般的歡樂氣氛。
“雖然沒中獎,但比賺錢還開心?!彼胱有χ貞洠@是屬于觀眾心照不宣的互動儀式,全場一起做同一件事的參與感,比中獎更讓人上癮。一位參加演唱會的90后觀眾也表示:“音樂讓我感受到歡樂,刮刮樂則帶來驚喜。這兩者結合,快樂翻倍!”
粉絲們在演唱會上現(xiàn)場刮彩票 受訪者供圖
在今年“演唱會熱”持續(xù)升溫的背景下,這類衍生行為催生出一條微型經(jīng)濟鏈。除了拉動餐飲、住宿、交通、購物等相關消費,彩票銷售額增長最為驚人,相關話題閱讀量突破2億。
比如,從蘇州到臺州,從貴陽到北京,鳳凰傳奇演唱會的“刮刮樂現(xiàn)象”成為流行話題。年輕人將刮刮樂帶入演唱會,不僅是為了“蹭好運”,更是賦予了這場音樂體驗全新的儀式感與參與感;5月6日,張杰北京鳥巢演唱會現(xiàn)場就上演起戲劇性一幕:一位歌迷在《Millionaire》的旋律中刮開彩票,竟中得5000元大獎。這出意外插曲讓#張杰被中獎歌迷暴擊#沖上熱搜榜首。
除了刮彩票的愉悅,這幾年的演唱會觀眾也偏愛“盛裝出席”。演唱會是表演場,更是觀眾的舞臺。
KK(化名)的指尖輕輕劃過手機相冊,向記者展示她在Lady Gaga新加坡演唱會上的穿搭和妝容。這已是她過去半年里第三次跨國追演,從杭州,前往東京看Billie Eilish、再到倫敦看Harry Styles,每次造型都比上次更極致。
“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后排戴著熒光犄角的女孩大聲贊嘆我這套比Gaga 2010年MTV頒獎禮的造型還瘋!”她笑著說,當場館陷入黑暗的剎那,觀眾的尖叫如海嘯般掀起時,Gaga唱到《Born This Way》副歌,看臺上突然騰起數(shù)十個造型夸張的充氣裝置。“知道嗎?我們比臺上更需要這些閃光燈。 在演唱會上遇到的朋友,他們是律師、教師、白領……但是此刻,我們都摘下了社會面具,身著浮夸造型,共同迎接這份美好,釋放天性?!?/p>
KK和全球各地的粉絲一起合照 受訪者供圖
手幅、梗與笑點:
粉絲的“創(chuàng)作權”崛起
上月底,在五月天的杭州演唱會現(xiàn)場,有粉絲發(fā)放印著“阿信你欠我的睡眠拿什么還”的熒光手幅,幾個大字下方,是一張五月天主唱阿信的黑眼圈P圖,背景則是歌迷熟知的《倔強》歌詞手寫體。
演唱會開場前兩小時,體育場外已成了手幅交換市場。有人舉著“主唱大人今天記得吃潤喉糖”的養(yǎng)生系手幅,也有人揮舞“點歌環(huán)節(jié)再唱《溫柔》就報警”的“威脅”標語。
手幅的互動性讓演唱會從單向表演變成雙向對話。偶像與粉絲之間的默契,通過這種幽默調侃被強化。當阿信對手幅做出反應時,粉絲獲得的不僅是偶像的“認證”,更是一種“我被看見了”的心理滿足。這種即興互動,讓演唱會不再是單純的音樂消費,而是一場共同創(chuàng)作的娛樂事件。
五月天演唱會上,內(nèi)場后排觀眾高舉手幅 受訪者供圖
“不難發(fā)現(xiàn),粉絲手幅早已超越簡單的支持偶像功能,演變成一種集體創(chuàng)作的藝術形式。通過幽默、自嘲甚至略帶挑釁的文案,粉絲既表達對偶像的喜愛,又巧妙化解追星帶來的‘努力搶票’‘跨城奔波’等現(xiàn)實疲憊。這種‘愛的抱怨’,本質上是將追星過程中的辛酸轉化為群體內(nèi)部的共同笑點,增強歸屬感?!毙睦韺W家王恒勇說道。
在他看來,自周杰倫粉絲的玩梗開始,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亞文化符號體系。“奶茶作為周杰倫的標志性梗,從早期的粉絲調侃,到后來被本人親自玩壞(甚至在Ins上曬奶茶照),再到如今演唱會上的集體狂歡,展現(xiàn)了粉絲文化如何反向影響偶像形象。偶像接受并配合這些梗,而粉絲則通過這種互動獲得‘只有同圈層才懂的?!恼J同感來尋找精神同類?!?/p>
對此,有許多樂評人指出:“當觀眾注意力被奇裝異服、玩梗搞笑分散,是否會影響對歌曲內(nèi)核的感知?”但更多聲音認為,這種“表里共生”的模式恰恰拓展了音樂的維度。
歌手大張偉在采訪中說:“音樂是種子,快樂是土壤,而Cosplay是讓種子開花的陽光?!?月12日晚,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的穹頂下,大張偉的“還續(xù)一個NICE”演唱會以一種始料未及的方式出圈——原本以音樂為核心的現(xiàn)場,竟化身為一場千人參與的cosplay狂歡。
大張偉工作室的微博在演出結束后的發(fā)文
當晚的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顯然超出了傳統(tǒng)演唱會的框架,Cosplay愛好者們大批量出現(xiàn)在觀眾席:有人化身《西游記》師徒四人團,有人穿著《仙劍奇?zhèn)b傳》李逍遙的袍服,甚至還有粉絲變成哪吒踩著風火輪造型的應援燈登場,身后緊跟衣衫破落的濟公與手持拂塵的太乙真人。這些角色并非官方應援道具,而是粉絲自發(fā)設計的“二次元彩蛋”。
這種“觀眾共創(chuàng)”的模式,讓演唱會從單向輸出轉變?yōu)殡p向奔赴的奇幻劇場。結束后,#大張偉杭州演唱會秒變cosplay秀場登上了微博熱搜。
“手幅文化和Cos的興起,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粉絲權力的崛起。過去,偶像與粉絲的關系是單向的——偶像輸出作品,粉絲被動接受。但現(xiàn)在,粉絲通過手幅、燈牌、彈幕等方式,反向塑造偶像的公眾形象?!蓖鹾阌卤硎?,演唱會手幅已不僅是應援工具,更像是粉絲文化的微型宣言?!八麄冇檬址?、用cosplay用幽默消解嚴肅,用創(chuàng)意對抗單調,用互動打破單向崇拜。在這個時代,粉絲不再只是觀眾,而成為偶像形象的共同創(chuàng)作者?!?/p>
新玩法,仍在不斷進化:
探索觀眾共創(chuàng)型娛樂體驗
近期,韓國藝人車銀優(yōu)宣布將在全球21個城市舉辦VR演唱會,其中包括北京、上海、深圳、長沙、成都以及香港、臺北。為此,車銀優(yōu)還錄制了專供中國市場的問候影像,其演唱會也在多個中文社交平臺高調預熱。
這場演出不需要線下場地,而是在虛擬空間中進行。觀眾只需配備VR設備,便可獲得“近景”“環(huán)繞”“沉浸式”視角體驗。
VR演唱會的誕生,既是技術推動,也是市場需求使然。對中國觀眾而言,觀看海外藝人的演唱會往往需要跨境旅行,成本高昂。而虛擬演唱會不僅打破地理限制,還提供了新的感官體驗。
觀眾坐在影院里需使用VR眼鏡觀演 受訪者供圖
“在AI時代的技術浪潮下,這一代的粉絲群體對技術帶來的娛樂產(chǎn)品的接受度越來越高?!鄙虾L鞀蕚髅狡煜碌慕?jīng)紀人Aidan(化名)說道,“前期很多娛樂公司都在試水,像騰訊音樂旗下首個虛擬音樂社交平臺TMELAND聯(lián)合百事可樂、TMElive打造了一場沉浸式虛擬音樂演出。再早些時候,歌手汪峰也曾舉行了一場虛擬演唱會,用戶必須佩戴VR一體機,才能進入界面觀看,身臨其境地參與?!彪m然目前VR演唱會生產(chǎn)成本較高,但靠全球落地的方式,也得以觸達走不進的粉絲市場,并攤薄邊際成本。
“VR看的是在前排的感覺,這是普通演唱會做不到的?!庇杏^眾認為,VR觀演是一種相對靈活、又能享受獨特視角的體驗模式。這種虛擬現(xiàn)實的形式不僅體驗充滿沉浸式,還具有一定的“一對一”互動感?!拔铱梢哉嬲两饺谌胍粓鲅莩獣氖寄?,而非受到位置、視覺角度、環(huán)境等外界因素,觀演體驗極佳?!?/p>
Aidan強調,VR演唱會與線下演唱會并非替代品關系,也不可類比,而是兩種不一樣的產(chǎn)品?!氨M管目前VR演唱會跟現(xiàn)場沒法比,但作為一項門檻更低的體驗選擇,讓更多觀眾有機會近距離感受演出魅力?!睂Υ?,負責過aespa、TXT等藝人VR演唱會的AMAZER VR副總裁Kuk Kim也曾提到,“(VR演唱會)是令粉絲群體能夠真正存在于偶像的世界的一種方式,唱片公司也同樣希望以不同方式接觸他們的粉絲,為粉絲們提供豐富的視覺體驗?!?/p>
粉絲們在香港英皇戲院觀看VR演唱會,并攜帶追星物料 受訪者供圖
從手幅到刮刮樂,從盛裝到Cosplay,從線下到虛擬,演唱會早已不是單純的歌手唱、觀眾聽的二元結構。它變成了一種“觀眾共創(chuàng)型”的文化事件,表達的不只是對藝人的喜愛,更是這一代年輕人對參與、連接、自我呈現(xiàn)的追求。
在娛樂消費不斷升級的今天,這種由下而上的創(chuàng)意潮流,反而比舞臺上的光影更具生命力。演唱會不止是觀看一場表演,更是共同編織一段記憶、一次狂歡;不是“我來給你看”,而是“我們一起演”。這一轉變,值得所有內(nèi)容創(chuàng)作者、演出主辦方與城市管理者認真看待。
責編:胡雪怡
一審:胡雪怡
二審:周月桂
三審:楊又華
來源:潮新聞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