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君 2025-06-30 16:40:27
文|張志君
日子像壇老酒,越放越香。想起師父石蔭祥,點點滴滴都像嵌在心里的光,又暖又亮。他這一輩子,就像咱坐在嵐峰堂畫室里看湘江的水,看著平常,品著深長,一想起來,心里頭就熱乎乎的。師父這個人啊,心里總裝著別人,手上是真有本事,一輩子活得透亮!
拜師春夜:點亮前路
1978年3月,春寒未褪。原省委接待處肖根如處長在大會上朗聲念出師徒名單,當“石蔭祥大師的徒弟——張志君”幾個字落下,我整個人像被點著了!心咚咚直跳,血往頭上涌,歡喜得差點蹦起來。心底那個聲音震天響:“我成了湘菜宗師的徒弟了!”這道光,唰一下就把我前面的路照亮了。
會后,心里又是敬又是怯,走到師父跟前。師父那張臉,笑得像春天的太陽,暖烘烘的,一點大師的架子都沒有,活脫脫鄰家慈祥的老伯伯。他輕聲問我:“家是哪兒的?”“家里都還好吧?”“為啥想學做菜呢?”幾句平常話,貼心又實在,像股暖流,一下子流進我心里,那份親切勁兒,讓我心里頓時踏實了。
身教如父:嚼得菜根,釀得福來
跟著師父學手藝,最記得他常掛嘴邊的話:“年輕人,吃點苦是福氣??!有時吃點小虧,也是福!”他一邊磨著菜刀,一邊念叨:“看見沒?這刀啊,想要它快,就得下功夫磨!光想快,不使勁兒磨,門兒都沒有!熬湯也是一個理兒,想那湯鮮味美,就得耐著性子守著灶,小火慢熬,急火猛燒出不來好滋味!這人學本事、長能耐、過日子,都一樣!怕磨?怕熬?怕吃點眼前虧?那‘快刀’‘好滋味’‘好日子’從哪兒來?” 這話,他不光說,更是用自己的一輩子做給我們看。
他吃得苦,做事精:廚房里,數(shù)他來得最早,走得最晚。天還沒亮透,他就蹲在廚房進菜口,細細地挑菜看肉,冷庫里進進出出,把一天的事都安排好;晚餐結束了,人都走了,他還在那兒洗洗刷刷,收拾得整整齊齊,單子寫得明明白白,幾十年天天這樣??崾钛籽祝罨鹱谱?,汗珠子順著脖子往下滾,濕透了工服,他眉頭都不皺一下,眼睛就盯著鍋里的菜——火候差一點兒都不行,味道偏一絲也不中!那份全神貫注的勁兒,像山一樣穩(wěn)。師父自己,就是那塊最硬的磨刀石。
他心腸熱,待人善,肯吃虧:師父心里裝著大家的好。不管你是大師傅、小徒弟,還是廚房里面幫忙的,他都一樣笑臉相迎。手把手地教,恨不得把肚子里的東西全倒給你,從來不嫌煩。誰要是遇到不順心的事,師父準會拉他到一邊,遞杯熱茶,慢悠悠講起塞翁失馬的老故事——‘丟了馬,誰知是福是禍?得了馬,誰知是福是禍?摔斷腿,誰知是福是禍?’最后點醒大家:“眼前看著天大的壞事,說不定后面藏著福氣;眼前看著天大的好事,說不定后面跟著災禍。灶臺上、人生路上,吃點小虧,別急著下結論,穩(wěn)住神,把菜做好,把日子過好。記?。撼钥嗍谴虻?,吃虧有時也是福!眼光放長一點!”
這份通達的智慧,師父不是空講道理。記得那年,我鼓足勁兒參加全國烹飪大賽,憑著師父教的手藝和點撥的創(chuàng)新菜,連摘兩塊金牌,給咱湘菜實現(xiàn)了全國大賽金牌‘零的突破’!——按慣例,這成績本可以連升兩級職稱??山Y果下來,說是‘年紀還輕,要穩(wěn)一穩(wěn)’,只給升了一級。當時心里頭,就像剛出鍋的熱油淋了瓢冷水,滋滋作響。也是師父,把我叫到那熟悉的灶臺邊,拍拍我肩膀,溫厚地說:‘志君啊,金牌是實打?qū)嵉模臼麻L在自己身上,誰也拿不走!職稱嘛,一級也是破格,是組織上看到了、肯定了!別光瞅著眼前少升了一級就覺得虧。心放寬些,踏實把事做好,把本事練得更扎實。記住,沉甸甸的收獲,比輕飄飄的名頭管用;扎扎實實的本事,才是你一輩子的飯碗!這‘虧’,說不定是塊更好的磨刀石呢?’師父這番話,像定盤的星,一下子讓我心里敞亮了。是啊,金牌在手,本事在心,急啥?師父教的‘吃虧是福’,是教我們在看似不公時守住心氣,在委屈處磨礪韌性,把目光投向更遠、更實的未來。這份沉淀下來的心勁,讓我在后來的路上走得格外穩(wěn)當。
誰家要是遇到難處,他知道了,準會悄悄地幫一把,自己吃點虧也樂意。食堂里、宿舍里,提起“石師父”,沒人不夸:“石師父人好,厚道!”他說:“做菜是門學問,大家伙兒一塊兒琢磨,一塊兒學習,才有意思,才有長進。人幫人,心換心,日子才過得暖和。”這份光想著別人、自己吃虧也樂呵的好心腸,比他那手絕活,更讓人打心眼里敬重。
素心若璞:嚼菜根的厚道人
師父過日子,那叫一個實在。
吃飯不挑,惜物如金:跟大伙兒一起吃粗茶淡飯,吃得香噴噴。剩飯剩菜,從不糟蹋,熱一熱照樣吃。他總念叨:“一粒米,一口飯,來得不容易啊!咱們當廚師的,更要曉得珍惜!”
精打細算,點石成金:再普通的東西,到他手里都能變成好菜??招牟斯?、冬莧菜梗,拍碎炒豆豉辣椒,下飯得很;老點的白菜幫子、包菜梗子,經(jīng)他手一泡,就成了爽口的泡菜。殺雞剖魚,粗活細活,他都自己干。他說:“邊角料用好了,顯本事,更見良心。浪費糧食?那對不起種田人的辛苦!”
衣著簡凈,精神常在:常年就那幾件舊衣裳,洗得發(fā)白,但總是干干凈凈。上班的白大褂、白帽子、白圍裙,更是清清爽爽。師父用行動告訴我們:人活一世,靠的是那股精神氣——心里干凈,做事認真,待人厚道。師父是真正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厚道人。
守根創(chuàng)新:薪火傳湘味
師父的手藝,早就頂了尖,可他腳步?jīng)]停過。他心里想的,是怎么讓湘菜更好,走得更遠。
老底子守得牢:湘菜的老手藝、老味道,他摸得透透的,每道老菜都做得有滋有味,有根有魂。
新路子走得巧:重賓接待中,他總琢磨著變點新花樣,把新想法、新做法揉進老味道里。經(jīng)他手改過或者指點過的菜,在省里、全國比賽上,經(jīng)常拿獎,給湘菜爭了光。
盼著手藝傳四方:最讓人佩服的,是師父那份真心實意、毫無保留的勁兒。他常說:“好手藝,一個人捂著,傳不遠,也傳不久。大家都學會了,咱們湘菜這團火才能燒得更旺!”他教徒弟,不光教把菜做精做絕,更教心地要好、待人要善、肯吃苦:“做菜先做人。心不正,菜沒好味;人心善、情意真,不怕吃點小虧,做出來的菜才有情有味?!蔽覀冞@些徒弟,跟著他學,手藝長了,心性也更厚道了。師父用他一輩子的心血,給湘菜搭了一座穩(wěn)穩(wěn)當當?shù)臉颍屇菐е屏肌⒔承暮汀俺蕴澥歉!敝腔鄣幕鸱N,代代相傳。
燈下著書:墨香承心燈
師父對我,不只是灶臺上的師父,更是做人的榜樣?!断娌思\》和續(xù)編出了以后,他好幾次跟我說:“志君啊,你也該寫寫了。”我總是誠心誠意地說:“師父,您寫,我就專心給您打下手?!币驗槲倚睦锴宄?,師父寫下的每一個字,都是他幾十年心血的結晶,是咱們湘菜的“根”和“魂”。
寫書那些日子,師父為了把每道菜寫準寫好,非得自己動手試,一遍又一遍,刀工、火候、味道,差一點兒都不行。我呢,就在邊上瞪大眼睛看,拿著小本子使勁記:料放多少,火開多大,啥時候下鍋,啥時候起鍋……記得密密麻麻。那些在燈下一起忙活的晚上,墨香混著飯菜香,是我這輩子最暖和的念想。就想著把師父的本事、把湘菜的好東西、把他那顆敞亮又無私的心,原原本本地記錄下來。
尤其難忘的是,恩師曾命我為《湘菜集錦》內(nèi)部版(白色封面)繪制插圖,這亦是對我莫大的信任與托付。那段青燈黃卷、墨香氤氳的時光,早已超越了簡單的繪圖勞作,它是師徒二人心意相通、共筑經(jīng)典的珍貴見證。每一筆線條的勾勒,都承載著我對傳承湘菜文化、光大恩師絕藝的拳拳赤誠。
冰霜校稿:根脈扎深土
內(nèi)部版書稿付梓前的嚴冬,我跟著師父去到長沙市新華印刷一廠校稿。
那年的冬天,冷得格外鉆心。廠房的窗戶,好些玻璃都沒了,寒風直往里灌,吹得人透心涼。抬頭一看,屋檐下都吊起了長長的冰柱子。就是在這樣刺骨的天氣里,師父和我,另有一位廠領導,圍著桌子坐定。在領導的指導下,擺開清樣,一頁頁,一行行,一字一句,看得格外仔細。凍得通紅的指頭點著清樣稿,呵口熱氣搓搓手,又接著往下看。
師父的眼神,像盯著灶上那鍋湯的火候一樣專注,生怕漏掉一點錯處。這冰柱子下的燈火通明,這呵氣成霜的字斟句酌,是《湘菜集錦》成書路上又一道磨人的坎,也是師徒一心,要把這湘菜根脈扎得更深、傳得更遠的一份擔當。這墨香里,浸著師父的心燈,也凝著寒冬里我們呵出的白氣與熱忱。
心燈長明:福自虧處生
如今,灶臺邊少了那個熟悉的身影??蓭煾附探o我的道理,特別是他那句實在的“吃虧是福”,早就刻進我骨頭縫里了。日子越久,越咂摸出滋味來。
每回站在灶臺前,拿起鍋鏟,師父那慈祥的臉好像就在旁邊。他總愛念叨:“塞翁失馬”,“娃兒,莫怕眼前這點虧!灶臺上的火候差一點,日子里的溝溝坎坎,一時半會兒哪說得清是好是壞?手上吃點小虧,心里多份踏實;活兒里多受點累,本事扎得更深;待人寬厚點,情分攢得更厚!這‘虧’啊,就像咱湘菜里的老壇酸,看著不起眼,可離開了它,那味兒就不正、不厚、不長遠!”
師父啊,您是我心里頭永遠點著的燈!您那光想著別人、自己吃虧也樂呵的心腸,您那把活做到頂好的勁兒,您那像陳年豆豉一樣暖人的善良,都成了我做人做菜的根和魂。
我牢牢記著您的話:做人,心要善,不怕吃點虧;做菜,手要勤,功夫下到位。我會把您的手藝,更把您這份“吃虧是?!钡慕鹱有?,一棒一棒傳下去!讓天南地北的人,嘗到咱地道的湘味,更品出來;這湘菜里頭啊,不光是辣得痛快、香得饞人,更有石師父那樣嚼得菜根的厚道,和那份把‘虧’咽下去、把‘?!劤鰜淼拇笾腔?!
師父您放心!這廚房里旺著的灶火,就是咱師徒的情分在續(xù)著,是您那句“吃虧是福”的老理兒,在世上回響。
灶火旺,人情長;虧是福,心燈亮!
作者簡介:張志君 ,主題國宴設計專家,當代藝宴創(chuàng)始人,湖南省湘菜產(chǎn)業(yè)促進會專家副會長,中國山水畫家,湖南省畫院特聘畫家,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責編:何婷
一審:何婷
二審:丁偉
三審:瞿德潘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