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7-04 16:57:38
文丨楊又華
老同學(xué)肖魯仁先生擬將其文章選輯出版,囑我寫幾句話。說來慚愧,這幾句話竟一寫寫了兩年!原因呢,一是因我那無藥可醫(yī)的“懶癌”;二是心下一直惴惴:籍籍無名如我,所寫所謂“序”,恐不僅無能為其大作添彩,更或唐突斯文矣。奈何魯仁先生癡若尾生,一直苦苦等待,只好腆然提筆,勉力寫下一些字。
讀魯仁先生的文章,我第一個想到的是中學(xué)時代同學(xué)給他取的綽號——“魯班”。那時候并沒有覺得有何妙處,取此綽號,僅僅因為他名字中有一“魯”字罷了?,F(xiàn)在看來,特別是讀了他的文字之后,頓覺這一雅號真如頰上三毛,有追魂攝魄之妙。魯班者,中國百工圣祖,慧心巧手,神奪天工,又抱兼愛非攻之教,樸厚如山。魯仁先生之為人與為文,于公輸盤先生,真有幾分神似也。
魯仁之憨直率真,在學(xué)生時代是出了名的。有些人,隨著步入社會,歷經(jīng)人事,其少年心性會有所改易,而肖公之“魯”,卻終生不移,且老而彌純!我們老同學(xué)中流傳一句笑談:千萬不要在肖魯仁面前說笑話,因為他會認假為真。當然在他追問之下,知曉了原委,他也會笑得像個老僧。我們中學(xué)同學(xué)中頗有幾個嘴利如刃、每次聚會專以謔笑他人為能的家伙,每當此境,魯仁先生便更顯得與世鑿枘、不諳人情。然而與魯仁相處既久,我卻體會到了他的本真樸厚溫藹,就像蘇軾筆下的老友錢穆父“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p>
總之,在生活中,肖魯仁先生是一個其貌憨然藹然的“迂夫子”。然而,他筆下的文字,卻與他本尊的形象迥然異趣,那里有對世事人情的深入洞察,有對人生百態(tài)隱曲幽微的感悟揭橥,有論世話事的明快犀利,有登山臨水的恣意暢達。更讓人感佩的是,他博古通今,知識儲備厚實,各種古今中外的名人故實、詩文曲賦俯拾即是,信手拈來。
文集中,有一類是寫人記事的散文、隨筆、雜感。寫人的,如《奶奶》《齋夫子》《舞者方靜》《哦,永實》《一鳴如歌》《這個同志》《老寒腿》諸篇,取事精審,描摹傳神,對話生動,人物形象栩栩如在目前,而作者對筆下人物的悲憫情懷尤令人動容。看完《奶奶》,對那位胸寬如海、持己如佛的老人不禁肅然起敬,也明白了作者的寬厚性情原來其來有自。竊以為,這一篇較之朱自清的《背影》毫不遜色。那些隨筆、雜感,如《中年品茶》《曖昧》《脫發(fā)記》《讓座》《家有蒙童》《人情似紙》《理解嘮叨》《聞香憶童年》等篇,或情思婉轉(zhuǎn),寄慨遙深;或能近取譬,微言大義;或妙語連珠,旨趣盎然。其中《中年品茶》,頗有梁實秋《雅舍》之神韻。
有一篇《塵香》,我想應(yīng)該是以真實人物為藍本所寫的中篇小說吧。寫小說,需要厚實的生活積累。說到積累,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的人事經(jīng)歷,但于蕓蕓眾生,這些經(jīng)歷不過是過眼云煙,而于作家而言,卻會用心地觀察記錄、爬梳整理、沉淀醞釀,最后釀出文字之蜜。讀罷《塵香》,不能不佩服魯仁先生積累之功:他對故土少年生活細節(jié)的記憶,是那樣真切;對中西醫(yī)技、醫(yī)方以及鄉(xiāng)鎮(zhèn)醫(yī)院之運營管理等的了解,是那樣熟稔、專業(yè),對人物、環(huán)境的觀察,是那樣細致。因此,小說的人物才立得住,讓人覺得真實可信。至于說這個小說究竟寫得怎么樣呢?我只能說基本成功。小說主人公塵香跌宕起伏的愛情、家庭、事業(yè),確實令人感嘆唏噓,掩卷亦有值得回味之處。但故事的架構(gòu)和情節(jié),還略缺“經(jīng)營”;人物、環(huán)境、心理等的刻畫描寫,還略失于粗。我想,魯仁兄有較厚實的積累和基礎(chǔ),應(yīng)該賈勇而進,再著新篇。期待看到他更成熟的作品。
文集中的一大篇章是“江山多嬌”,多為山水游記或地方小傳。這些文章的一個共同特點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曰“文氣盎然”。它不僅有令人賞心悅目的眼前景、眼前事,且于引經(jīng)據(jù)典間,顯露歷史的時空縱深。詩文山水,渾然一體。好景各有妙處,山水亦須解人。帶一雙慧眼,揣一顆文心,方能真與山水相親。魯仁先生是有慧眼且有文心的??此麑懙摹端圃嘧R九嶷山》《湄江的眷念》《夢里江南》諸篇什,皆情致婉轉(zhuǎn),別有會心。
文集第三大篇章取名“還在惦記著”,輯錄的是他在報社工作時寫的時評,內(nèi)容涉及經(jīng)濟、政治、社會等各領(lǐng)域的話題,可以說是對他媒體工作生涯的深情回望。媒體界寫評論者多矣,而魯仁先生的時評則自有他的特色,不以辛辣尖銳見長,而以開合自如、娓娓道來為勝。還是講究引經(jīng)據(jù)典、講究“文氣”的魯夫子風格。正因如此,與某些退休前結(jié)集新聞作品“出書”的媒體人不同,魯仁先生本應(yīng)“速朽”的舊作,還是有值得讀者賞看的文學(xué)性在。
最后,我想說的是:為了等這樣一篇胡言亂語的“序”而耽擱了大著的付梓,罪過,罪過!還望魯仁先生海涵。
責編:龍文泱
一審:龍文泱
二審:易禹琳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