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 湖南日報 2025-07-14 10:18:27
文|趙光
無肉不成席??廴馐抢霞?/span>平江周公塘情席十大碗之一,也是一道久負(fù)盛名的傳統(tǒng)美食。
做扣肉工序繁多,且工藝尤為考究。父親會做扣肉,是從專師傅那里學(xué)來的。專師傅是村里的老廚師、大廚師,手藝精妙,烹制的美食味道了,凡老家有人要辦酒宴,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
專師傅小時落病,瘸了腿,走路一高一低,左右打擺子,但從未見村里人笑話他,連小孩子也從不去模仿他走路,可見,他是很受人尊重,也很受人待見的。其實他會不會辦大廚,我并不怎么熟知。后來我當(dāng)了老師,在村里小學(xué)教書時,才知道他確實廚藝高超,特別會做扣肉。
做扣肉,肉是關(guān)鍵。得選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將寬約十公分的長條狀五花肉,以寬度為基準(zhǔn)切成一個個方塊。
第一道工序是燙皮。將鐵鍋燒熱后,專師傅扣住一塊五花肉,讓肉皮緊貼鍋子,或上或下,忽左忽右,反復(fù)燙上幾遍,我們清晰地聽見肉磨擦熱辣滾燙的鍋子發(fā)出滋滋的響聲,隨即還冒出燒焦的煙霧,好嗆鼻。專師傅習(xí)以為常,側(cè)轉(zhuǎn)著頭,依然做得有滋有味。肉皮要燙至焦黃色才可。燙好的五花肉丟至盛水的木盆里,用菜刀一一刮掉焦皮后,洗凈。
接下來是水煮。專師傅在大鍋里放入一定量的井水后,方塊五花肉逐一下鍋,開始燒水煮肉。這個過程,既是焯水去血水,也是讓肉在沸騰的開水里完成初熟的過程,直至用筷子輕輕能插破肉皮,即用特制的鐵夾子撈出,丟進(jìn)清水中冷卻。
待五花肉冷卻后,撈出瀝干水分。緊接著就是上色了。將事先調(diào)制好的紅塘汁料,均勻地抹在肉皮上,這樣做,讓五花肉皮立馬上了檔次,提高了品質(zhì)。其實給肉皮抹上汁料,一則炸出來的肉皮色澤醬黃,二則油炸時皮層易于起皺,三則能增加口感。
工序最為復(fù)雜的是油炸,在滾燙的油鍋炸出皺褶的虎皮紋來。下鍋前,菜油或其他植物油先在鍋里加溫至七八層熱,這時,便可以將上色的五花肉順著鍋邊一塊一塊地放入油鍋中。大半鍋油炙熱如火,迅速擁抱五花肉,并發(fā)出砰砰啪啪的炸裂聲。隨即熱油翻滾,油花飛濺,如同跳一支歡快的舞蹈。那興奮勁讓我想起一個成語:手舞足蹈。滾燙的油也知道用它最熱情的方式來迎接一道食材的深情加入,并以其精準(zhǔn)之力使五花肉在短時間內(nèi)精彩演繹脫胎換骨、華麗轉(zhuǎn)身的食材奇跡。很快,五花肉經(jīng)高溫油炸后,肉層微縮變緊,肉皮燙起一層凹凹凸凸、色澤醬黃的皺褶,煞是好看。在老家的食譜里,成就一道美食,除了烹、煮、燉、蒸等諸般手段外,炸也是一種傳奇手法。當(dāng)食材在數(shù)百度的滾油中受到炙烈炮炸之后,便化肉成金,轉(zhuǎn)凡為奇。不得不說,這個制作過程簡直稱得上神來之筆,極具點化之功。
我就站在油鍋前,切身感受專師傅炸五花肉的精湛技藝和嫻熟手法。在油炸的過程中,專師傅會用一個鐵制漏勺,沿著鍋邊,在油里有節(jié)奏地攪動,或順時針,或逆時針,讓每一塊五花肉均勻受熱,充分油炸。這個過程需七、八分鐘,待肉皮起皺便快速撈出,再次放入水中冷卻。高熱的五花肉驟遇冷水,在熱脹冷縮中,肉皮的皺褶更加顯現(xiàn)突出了。這一刻,也足見手藝人的非凡智慧和精妙技法。
將油炸好了的五花肉切成三四公分厚,接下來就是制作扣肉了。
二十世紀(jì)八九十年代,周公塘情席上的扣肉,是把五花肉反過來,橫幾刀、豎幾刀切四方丁塊,但肉皮絕不能完全切開。然后倒扣在比飯碗大的撈碗里,皺褶的肉皮緊緊地貼著碗壁,這就叫作“扣肉”。再將事先在熱水里一起煮熟的瘦肉、肉骨、排骨之類的滾上醬油、食鹽,錯落有致地擺在五花肉之上,堆出一個小小的山頭。再置于甑籠里,蒸上三五個小時。開席上菜的時候,只見師傅把雙手在盛涼水的碗里過一下,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手法,從蒸籠里端出滾燙至極的扣肉碗,用一只空撈碗,翻過來蓋在扣肉上。雙手端起扣肉碗,迅即朝懷中方向翻轉(zhuǎn)180度,扣肉碗便由底部翻扣到上部。掀開最上層的撈碗,醬黃色的五花扣肉徹底顯山露水,精美絕倫。這個過程在老家稱為翻碗。翻碗講究個手快,動作要一氣呵成。做事拖沓、慢條斯理的人是做不來的,扣肉里滴流出來的油湯很容易燙到手。
情席上一般會端上兩碗扣肉。在那個生活還很緊巴的年代,席上的扣肉是相當(dāng)受歡迎的。吃席的人大多舍不得吃,要裹(打包的意思)回去。只見大伙兒你一筷我一筷合力將蓋在碗上的扣肉分成十幾塊,然后你一坨我一塊,利索地瓜分了,堆放在自己所坐的那一方桌面上。待吃完席后就帶回去。小時候,母親吃完席后常常用菜碗把扣肉之類的裹回來。從壇子里舀起幾勺紅辣椒,和裹來的扣肉一頓爆炒,讓我們個個吃得滿嘴流油,口舌生津,胃口大開。那個吃肉的饞樣至今還有印象,那種悠長細(xì)膩的滋味,至今還在唇齒間回蕩。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扣肉也進(jìn)入到尋常家庭的餐桌。逢年過節(jié),父親總會做一道酸菜扣肉??廴獠辉偾谐伤姆綁K了,而是切成了薄片。蒸的時候,依然是將五花肉倒扣在碗里,放上母親精心制作的蘿卜酸菜或者榨菜酸菜,事先還得在鍋里把酸菜炒出香味。蒸扣肉基本上是母親的活?;鹛晾?,盛放扣肉的大鋁鍋掛在從樓腳上吊下來的鐵鉤上,母親端坐在矮凳上,極為耐心地侍弄著柴火。火舌舔著焦黑的鍋底,不一會兒,鋁鍋就唱起了沸騰的歌謠,淡淡的香氣伴隨著酸菜的氣味,在火塘房里氤氳開來。這道美食常常要蒸上大半天。以筷子輕輕一夾扣肉就爛了為最佳。故老家稱扣肉為爛肉。而用酸菜配扣肉,則是酸菜有強大的吸附力,既能將扣肉中的油汁盡情吸收,又能將自己的酸力滲透到扣肉中。這樣,扣肉肥而不膩,肉質(zhì)鮮香,入口即化。酸菜在兼收并蓄中,酸性弱化,柔軟可口。這種搭配,是優(yōu)勢互補,是美美與共,也是強強聯(lián)手,堪稱美食界之最優(yōu)組合,最佳搭檔。讓人不得不佩服廚藝人的高超技藝和大膽創(chuàng)新,讓一道傳統(tǒng)美食走出了新路子,開啟了新味道,創(chuàng)造了新境界。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非歷久彌新不可。五花扣肉在時光的眷顧里,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也活出了自己的價值。
那就來幾塊美味的扣肉吧,讓它在你的舌尖上跳舞,震顫你的味蕾!我想,它絕對會余味繞口,多日不絕的。
責(zé)編:喻亮
一審:何婷
二審:丁偉
三審:瞿德潘
來源:湖南日報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