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 2025-07-14 20:53:16
李焱婕
夏日的熱浪炙烤著大地,長沙樹木嶺地鐵站化身為城市綠洲:許多市民席地而坐,閑聊或是讀書看報,更有甚者鋪開涼席,在冷氣環(huán)繞中休憩——這一“長”在地鐵里的避暑勝地,正以鮮活的方式書寫著為民情懷。
看似隨性的場景,實則藏著城市公共空間動人的打開方式。地鐵站本是承載匆匆步履的“時間容器”,長沙用生活智慧給它賦予了新的注解:當正午的烈日把戶外變成 “桑拿房”,這里的空調(diào)風便成了免費的“續(xù)命神器”;當帶娃家庭怕孩子中暑、戶外勞動者找不到臨時避暑的空間,這片開放空間便成了天然的“社區(qū)客廳”。沒有圍欄,沒有生硬的禁令,只有“你需要,而我正好容得下”的默契,公共資源在高溫天里“活”了起來。
這種“順勢而為”的治理智慧,值得細品。面對市民自發(fā)形成的避暑潮,長沙地鐵還增設了一些座椅,配上了一些解暑的藥物,用柔性管理平衡秩序與溫度。這讓人想起老長沙巷弄里的“共享清涼”——誰家開著門,街坊就能進去歇腳。如今這份人情味搬進了地鐵站,它證明:好的管理不是把人“框”起來,而是在規(guī)則與需求之間找到柔軟的支點。
樹木嶺地鐵站的故事告訴我們,城市的溫度從不只藏在宏偉的藍圖里,更在市民與城市“雙向奔赴”的細節(jié)中。
責編:張英
一審:張英
二審:歐陽金雨
三審:易博文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