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霞 新湖南客戶端 2025-08-28 10:31:09
銀霞
近日,有網友反映山東威海婦幼保健院檢驗科存在“丁義珍式”窗口。該視頻顯示,檢驗科工作臺前,一名男子蹲在地上,趴在窗口和里面戴口罩的醫(yī)護人員在溝通。8月25日,該院答復媒體記者,承認缺乏人性化考慮,聞過即改,院方已決定加裝對講機,“患者不用低頭,直接對著對講機講就行”。(8月26日《現(xiàn)代快報》)
“丁義珍式”窗口出自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是懶政的代名詞,其特點是窗口低矮,沒有椅子,讓辦事群眾不得不彎腰低頭,甚至蹲著交流。“丁義珍式”窗口,暴露的是部分機構服務理念的短板。
工作人員回復稱,窗口是“2002年按當時行業(yè)標準建設”,且“有預留空間、溝通無障礙”。時代在發(fā)展,群眾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2002年的標準怎能適配當下患者的就醫(yī)需求?把“完成基本服務”當成“做好服務”,這種“被動服務”思維,是“丁義珍式”窗口長久存在的根本原因。
近年來,“丁義珍式”窗口問題屢被曝光。據此前報道,全國多地醫(yī)院存在“丁義珍式”窗口。之所以“丁義珍式”窗口屢禁不止,還與部分機構缺乏主動服務意識有關。本應是日常工作中肉眼可見的問題,卻要在問題暴露后被動補救,而非提前預判、主動優(yōu)化。
要根治“丁義珍式”窗口,需從“改硬件”轉向“改理念”。醫(yī)療機構應把“患者為本”從口號落到細節(jié),在設計或改造設施時,多讓患者參與意見,而非僅參照行業(yè)標準;在日常巡檢中,多從患者視角體驗流程,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更要建立常態(tài)化反饋機制,讓患者的不滿能及時傳達到決策層。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杜絕“反人性”的服務漏洞,讓公共服務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丁義珍式”窗口雖小,卻關乎民生大事。它不應成為服務行業(yè)的“風景”,而應成為我們改進工作的“警鐘”。希望各地各部門能以此為鑒,深刻反思,切實轉變服務理念,提升服務質量,讓群眾在每一項公共服務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和溫暖。
作者單位:四川省瀘州市納溪旅游景區(qū)管委會
責編:印奕帆
一審:印奕帆
二審:李昆勵
三審:譚登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