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 2025-08-28 10:46:10

為人民寫作,為慈愛畫像 向午平長篇報告文學——讀《讓黑白綻放色彩》
作家向午平這部新作《讓黑白綻放色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以一顆慈悲為懷的悲憫之心,以散文作家細膩、靈動的筆調(diào),以報告文學作家跋涉山水、行走千里路的辛勞和執(zhí)著,書寫了湘西集中養(yǎng)育孤兒的慈愛園模式。
這是一部主旨詮釋鮮明、取材視角獨特的長篇報告文學,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全書共有五個章節(jié),在語言藝術和敘事藝術的審美建構上,呈現(xiàn)出一種可以引領、助推年輕讀者閱讀紙質(zhì)書籍的新風尚,同時,也為廣袤無垠、厚重沉穩(wěn)的報告文學文體探索出更多維度的書寫時空。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湘西花垣縣的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重要理念,一場決戰(zhàn)決勝絕對貧困的沒有硝煙的“戰(zhàn)役”在中國大地上吹響號角,孕育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涌現(xiàn)出一大批閃耀著人性光輝的英雄人物。
《讓黑白綻放色彩》就駐足守望、深耕細作于這樣偉大的時代背景中,把書寫視角聚焦在湘西貧困的孤兒身上,缺錢、缺陪伴,缺良好的教育條件,他們成為了愛和陽光都照耀不到的特殊群體。但這些曾經(jīng)“溺水”于命運不可抗拒的厄運中的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yǎng)兒童,因為有了黨和政府的幫扶政策,因為有了湘西州慈善總會、湘西州民政局和慈愛園的大愛撫育,因為有了一群擁有“父母心腸”的家長們,他們失去顏色的天空重新被點亮,他們偏離軌道的人生被拯救,他們在愛的治愈中重新被撫養(yǎng)了一次!這美好溫暖的圖景正如此書作者向午平所寫:“我仿佛看到無數(shù)昔日陷在困境中無法自拔的兒童在教室里歌吟、在操場上歡笑、在游樂室中嬉戲、在書海間遨游,今天的他們像晴空一樣清朗、像溪水一樣活潑、像花朵一樣芬芳……”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丁曉原說過,一名有為的作家尋獲與時代大主題深有關聯(lián)的新異獨特題材,是作品意義生成的重要前提。我想,《讓黑白綻放色彩》的書寫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這樣的作品意義生成。
書中有記:2014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積極作為,創(chuàng)建和開啟了孤兒集中養(yǎng)育體系的慈愛園模式。2015年8月,湘西州慈愛園成立,之后建立了覆蓋全州所有縣市的8所慈愛園。并且因為湘西州的多次奔走和呼吁,民政部門的救助對象中從此多了一個“事實無人撫養(yǎng)兒童”的新名詞。湘西,在推動孤兒養(yǎng)育、保障孤兒生存和發(fā)展權益中勇于探索,敢于擔當, 踔厲奮發(fā),用實際行動譜寫出人間有大愛的時代篇章。正是因為《讓黑白綻放色彩》這樣的書寫呈現(xiàn),讓更多的人知曉并走進了這彰顯人性光輝的湘西故事,讓更多的愛照耀進這群孩子們的心房……
“報告文學是時代的風向標,與時代緊密相連,與人民站在一起” ,向午平秉持作家要為人民寫作的使命和擔當,用細致入微的觀察和溫情脈脈的文字為讀者勾畫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人物長卷。
劉光復,時任湘西州民政局局長,他意識到要幫助這些貧困又缺失愛的湘西孩子們,要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就要有一個公共空間,建設湘西州慈愛園,實現(xiàn)集中養(yǎng)育。時任湘西州人大常委會主任的彭武長兼任湘西州慈善總會會長后,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開啟和推動了州級和其他7縣實踐慈愛園模式,他也是慈愛園里孩子們的“彭伯伯”,是孩子們依賴和倚靠的精神家園里的大家長。張薇是州慈愛園園長,她在初建慈愛園的時候就接下了這副沉甸甸的重擔。武長會長和她都是注重從細節(jié)化、人性化來關愛孩子的人,因為他們的堅持和爭取,孩子們在園里擁有了單獨的床、書桌椅、衣柜和收納箱,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家。原湘西州政協(xié)副主席向頂天,對慈愛園的工作是事必躬親,隨叫隨到,不辭辛勞。引用劉光復的話來說,彭武長會長、向頂天主席和張薇園長,三個人心懷大愛,有著菩薩心腸,湘西州慈愛園從無到有,從開始探索到現(xiàn)在的品牌建設和他們?nèi)齻€人分不開。
令人感動不已的是湘西州8所慈愛園的每一位工作人員,他們在不平凡的崗位上堅守平凡、樸素的品質(zhì),把孤兒們當成自己的孩子養(yǎng)育、培養(yǎng),只為了他們能有一個嶄新且明亮的未來。
還有湘西州民政局的歷任局長,他們都是義不容辭地手執(zhí)愛的接力棒,在健全政策制度、優(yōu)化服務模式、強化監(jiān)管機制以及引導多方參與上,持續(xù)努力,凝聚了孤兒養(yǎng)育的強大合力,奮力書寫關愛孤兒、養(yǎng)育一體、社會參與的時代新篇章。
這樣無私奉獻大愛大義的行為會吸引更多的同路人。湘西本土的理發(fā)師、企業(yè)家和藝術家以及很多不留姓名的愛心人士,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大愛和義舉,匯集成一股愛的力量,為這些孩子們撐起一方美麗的晴空。
就這樣,一幅書寫慈愛與大義的人物長卷,一幅為破除貧困代際傳遞而奮斗不息的人物群像,在向午平和他筆下的《讓黑白綻放色彩》中,每個擁有菩薩心腸的人物站立于紙上,為讀者徐徐展開了……
愛是一種傳遞,當我們把愛心交付給他人,愛便會在世間進行流轉,收到愛意的人亦會回饋自己感恩的心。在第三章《湘西州慈愛園孩子的速寫》、第四章《大愛之花開遍湘西大地》中,作者為讀者講述了孩子們在慈愛園破繭成蝶的人生故事。慈愛園的孩子們在愛的呵護和滋養(yǎng)下,有人成長為研究生、軍人和教師,有人從慈愛園走出去又回到慈愛園工作,他們在命運的苦難中重建人生,構筑美好燦爛的未來。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姐妹花小芬和小敏的故事。她們自幼失去了家庭頂梁柱父親,母親帶著小三妹也離開了家,被母愛拋棄的兩姐妹跟著爺爺、奶奶生活。2015年8月,小敏被鄉(xiāng)政府以孤兒的身份送進了湘西州慈愛園生活;2016年7月底,小芬做了一個改變命運的決定——隨妹妹小敏一起來到湘西州慈愛園,正式成為了慈愛園的一員。這一年,小芬17歲,小敏15歲。姐妹倆和160多個相同命運的孩子生活在這個大家庭里。在愛的家園里,園長、輔導員和老師們所傳遞出來的良好家教、家風規(guī)范著她們的行為養(yǎng)成,增強了她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yǎng)了她們的集體榮譽感,姐妹倆的人生出現(xiàn)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xiàn)如今的小敏已經(jīng)是大學生了,近期考取了湘西州公安的輔警。曾經(jīng)在服裝店賣過衣服、美容院當過學徒的姐姐小芬,走進了湘西職院,讀工藝美術品設計專業(yè),立志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工藝品設計師。2021年6月,在“精準扶貧”首倡地——花垣縣十八洞村,她莊嚴宣誓,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共黨員。現(xiàn)在的她又聽從內(nèi)心愛的召喚,回到慈愛園工作,她說:“是慈愛園給了我家的溫暖,讓我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F(xiàn)在我回來了,我要把這份愛傳遞給更多的孩子,讓他們也能感受到溫暖和希望。”這既是感恩,也是一種對大愛的回報。
華麗蛻變的女大學生——小琳的故事是慈愛園的一個傳奇。她剛一出生就被患有精神病的母親丟棄,被人撿回才活下來。后來,母親失蹤,父親因為車禍去世。2015年8月,痛失雙親的小琳從龍山縣的鄉(xiāng)村走進了湘西州慈愛園。一開始,她壞毛病多,調(diào)皮、乖張,和室友鬧脾氣,與輔導員頂嘴,叛逆期活脫脫一個小太妹形象,化口紅,穿高跟鞋,染黃頭發(fā)。但園長和輔導員從來沒有放棄過她。臨近高考的兩個月里,園長接她住進了自己的家里,像照顧女兒一樣地照顧她的飲食起居,督促她學習。最終,小琳以532分的成績考取湖南財政經(jīng)濟學院??忌洗髮W后不久,她給園長媽媽寫了一封信。她對園長媽媽說,“慈愛園是一個溫暖的家,所有的孩子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您對我們的教育更多的是感化,在您的身上總能感受到一種母親的愛。從來沒有人對我這么好。我逐漸收起了尖銳的刺,懂得了換位思考。原來,‘愛會感化一切’這句話是真的。媽媽,我愛您?!痹谶@封信里,我讀到了一個苦命孤兒被愛感化逐漸放下自卑的心路歷程,感受到了一個苦命孤兒的人生被大愛拯救、破繭成蝶的人生歷程。
大愛之花在湘西大地遍地綻放。讀完這本書,湘西人面對苦難和不幸所展現(xiàn)出來的堅韌、善良在字里行間熠熠生輝,凝結著人性光輝的大愛同樣也會滋養(yǎng)和感化更多處于困境中的人。
為人民寫作,為慈愛畫像,從個人到社會,從細微到宏大,這就是《讓黑白綻放色彩》的書寫大義,是向午平作為一名報告文學作家的責任和擔當,體現(xiàn)了寫作者用心、用力、用情的品德,體現(xiàn)了寫作者在關注民生、精準扶貧和脫貧攻堅等時代主題中個人性的在場,這也正是報告文學文體的社會價值所在,彌足珍貴。
責編:周聽聽
一審:周聽聽
二審:蔣茜
三審:周韜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