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 2025-09-01 09:54:57
進入雨季以來,亞洲象國家公園候選區(qū)的森林便進入了“野蠻生長”階段。茂密的森林為這片土地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也讓生活在這里的亞洲象隱藏在其中。雨季來臨后,為啥野生亞洲象常出沒的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野象谷鮮少看到它們的身影?它們究竟去哪兒了?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護局正高級工程師沈慶仲揭開了謎底……
野生亞洲象群在雨中玩耍(6月26日攝)。新華網(wǎng)發(fā)(周晨浩 攝)
大象鐘愛的季節(jié)
大象如同與它們世代相伴的傣家人一般熱愛著水,熱愛著雨季。傣家人期待著雨季帶來豐收,而大象則等待著雨季澆灌森林,帶來美味的食物?!艾F(xiàn)在這個季節(jié)大象喜歡的禾本科植物、??浦参铮ㄌ俦局参?,到處都在發(fā),遍地都是嫩草,到處都有好吃的?!闭f起大象對雨季的喜愛,沈慶仲認為這可能是它們開心的季節(jié)。對于“吃貨”大象而言,這個季節(jié)森林中有著充足的美食以及豐富的水源,足以將它們留在其中。
我國首次放歸自然的收容救助野象“阿寶”在野外活動(2024年11月17日攝)。新華網(wǎng)發(fā)(云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護局 供圖)
相比之下,旱季就會為這些大家伙帶來一些困擾。旱季森林中的食物會減少,雖然也有可以吃的,但它們也會追求更美味的食物。它們會憑借超強的記憶力,精準定位曾經(jīng)吃到過美食的地點,在食物匱乏的時候,再次來到這里覓食。“它們?nèi)绻谀硞€地方吃到了好吃的食物,到了第二年旱季的時候它們又會來到這里,而且時間比較穩(wěn)定。”沈慶仲說。
正在覓食的野生亞洲象群(7月7日攝)。新華網(wǎng)發(fā)(徐華陵 攝)
原來,雨季的它們在這里
野生亞洲象有特定的活動空間,但它們并沒有領地的概念,也就是說某個區(qū)域可能會有一個野象家族長期在此活動,但其他家族也會來,并且它們能夠交融在一起,最具代表性的區(qū)域便是西雙版納野象谷。在旱季時,可能有上百頭野生亞洲象在該區(qū)域內(nèi)活動,究其原因,就要說到動物的生態(tài)三角。
野生亞洲象群在雨中活動(7月1日攝)。新華網(wǎng)發(fā)(周晨浩 攝)
沈慶仲介紹,所謂的生態(tài)三角,即有食物、有水源、有安全隱蔽的棲息地,特別是帶著幼象的象群,它們希望能為小象找到安靜、安全的休息場所,哪里能夠滿足這些條件,哪里就是它們的“家”。旱季時的野象谷就滿足了這些條件,加上正值野象發(fā)情的季節(jié),人們很容易在這里“偶遇”它們。但到了雨季,森林中許多地方都能滿足這樣的條件,象群便會分散開來,到自己熟悉、喜愛的區(qū)域活動。正因如此,雨季來臨后它們更多地會在茂密的森林中活動。
野象在水塘中玩耍(資料圖)。新華網(wǎng)發(fā)(柴靜 攝)
“象”往的地方
有吃、有喝、有好睡覺的地方便是“象”往的地方,隨著野生亞洲象種群數(shù)量的持續(xù)增長,它們依然遵循著這樣的生活習性,尋找著適合它們生活的地方,且活動范圍不斷擴大。
野象群正在玩耍(7月7日攝)。新華網(wǎng)發(fā)(徐華陵 攝)
沈慶仲介紹,2000年至2010年,野生亞洲象的活動情況在逐漸發(fā)生變化——2000年以前,它們基本在保護區(qū)內(nèi)活動,很少走出來,即使走出來,也是在凌晨時分,所以人們很少能見到野象。2010年以后,野生亞洲象數(shù)量持續(xù)增加,為了尋找更可口的食物,它們的活動空間開始與人類的生活空間發(fā)生重疊。
野象在水塘中玩耍(資料圖)。新華網(wǎng)發(fā)(柴靜 攝)
隨著種群數(shù)量的持續(xù)增長,它們開始走到更遠的地方,例如普文、景訥鄉(xiāng),甚至走到了普洱。沈慶仲回憶,最開始它們會在西雙版納、普洱兩地之間來回活動,但近幾年來又發(fā)生了變化,有50頭左右的象基本長期定居在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耙驗槟沁叺牧肿右埠馨踩€有充足的食物和水源,所以它們就住下來了?!鄙驊c仲說。
生活在江城縣的野生亞洲象群。新華網(wǎng)發(fā)(徐華陵 攝)
從食物源基地建設到亞洲象國家公園創(chuàng)建,一系列保護舉措也遵循著亞洲象選擇“家園”的規(guī)律,讓它們更多地留在保護區(qū)中,在保護它們的同時也促進人象和諧。
責編:陳龍
一審:陳龍
二審:喻志科
三審:周韜
來源:新華網(wǎng)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