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9-04 11:32:39
文/劉建平 周子豪 沈鈴斐
我曾寫過一篇《美麗的三合界》,介紹過賀龍元帥堰埡整編的故事。但在心中,賀龍還有羅峪整編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
今年暑假,我在張家界學院參加了第七屆CRH跨區(qū)域科創(chuàng)與科普大會,并應邀作了《湖南紅色文化旅游薈萃》的報告。報告作完后,我就帶上我的博士生周子豪、沈鈴斐尋訪羅峪這個地方。
桑植的天氣陽光燦爛,風景美麗。田敏校友親自駕車至027縣道,我們先去了賀龍元帥的故鄉(xiāng)洪家關,并給賀龍元帥行注目禮。翻過一座大山,就到了橋自灣鎮(zhèn),在大路旁參觀了廖漢生將軍的故居。這里曾經(jīng)是賀龍元帥從事革命的地方,到處是紅色的遺跡。
從401鄉(xiāng)道蜿轉(zhuǎn)而行,我們經(jīng)長坪村、松柏村、白果埡、龍?zhí)洞?,便到了學堂堡村。我們從山上下來,植被豐茂,郁郁蔥蔥,一場大雨將山里洗滌得干干凈凈。進入羅峪村,“黨建引領 鄉(xiāng)村振興”的標牌在歡迎我們。
這是一個狹長的山?jīng)_,有一條溪流穿行而過,兩邊是高高的大山,中間還有寬闊的田壟,水稻正在泛黃,谷粒飽滿。
羅峪在谷羅山鄉(xiāng),由上羅峪、中羅峪、下羅峪組成。這里山林茂密、地勢險要。我們找到了唐點福老鄉(xiāng),他爺爺唐登海就曾跟賀龍鬧過革命。在他的引導下,我們到了橋自灣鎮(zhèn)學堂堡村。舊址為賀龍的親叔賀沛卿、賀文漢的住宅,占地343㎡。有木屋12間,一字排屋。
賀沛卿是桑植羅峪人,他有哪些貢獻呢?他是賀龍參加北伐時的一個排長,南昌起義失敗后回到家鄉(xiāng)。賀龍回洪家關聚義時,賀沛卿有兩桿槍,他和妹夫王湘泉各背一枝,手下還有幾個人,參加了工農(nóng)革命軍,一直跟隨賀龍,從特務連長當?shù)綘I長、團長。赤溪河大捷殲滅向子云部,賀沛卿是被傳為“一蒲扇就把敵人扇下河”的神奇人物。紅2軍團駐在走馬坪時,他和王湘泉倆請假回桑植探家。紅軍走后,參加了桑植縣游擊大隊。他戰(zhàn)斗了多年,很能打仗,賀沛卿、王湘泉還加入了共產(chǎn)黨,他們對湘鄂邊紅軍和蘇區(qū)的創(chuàng)建立下過汗馬功勞。
我眼前的木屋是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紅四軍羅峪整編舊址——賀氏住宅。1928年3月至4月,中共湘西北特委收集賀龍親屬、舊部武裝(即賀英后方司令部所屬武裝),組建了工農(nóng)革命軍,攻占桑植縣城,舉行了著名的桑植起義。
1928年4月初,國民黨軍第43軍龍毓仁旅同何鳳翔、姜文周兩個團,聯(lián)絡桑植團防陳策勛進剿。工農(nóng)革命軍經(jīng)梨樹埡、洪家關、苦竹坪三戰(zhàn),部隊被打散,團長李云卿陣亡。賀龍、賀錦齋、王炳南在龍?zhí)镀?、樵自彎一帶收集失散部隊,?/span>5月底收攏部隊400余人。經(jīng)過這次挫折,賀龍一直思考要整訓部隊。他深切地認識到,部隊里缺乏黨的領導和政治思想,沒有鐵的紀律,部隊就像手里的一把豆子,手一松就散了。
7月上旬,中共湘西特委代表陳協(xié)平來了,他帶來了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的指示,決定將中共湘西北特委和湘西特委合并,建立中共湘西前敵委員會,領導紅軍及紅軍所轄地方黨的工作,將工農(nóng)革命軍改稱為中國工農(nóng)革命軍第四軍。在此期間,中共湘西特委還委派了張一鳴、汪毅夫、鄧俠清、關亮如、徐才廣、廖卓然、雷效卿等一批骨干,以加強領導力量。賀龍在羅峪整編,“要將黨的這條紅線,從上到下貫穿到底,使部隊擰成一股繩”。羅峪整編的主要內(nèi)容有:
第一,成立中共湘西前敵委員會,賀龍任書記、賀錦齋、陳協(xié)平、張一鳴、李良耀為委員。大隊以上設黨代表,連隊建立黨支部,先后發(fā)展士兵黨員40多人,加強了組織建設。
第二, 清洗了一批不法分子,處分一些違反紀律的干部,對部隊進行鐵的紀律教育,實現(xiàn)了黨對部隊的絕對領導。
第三,將工農(nóng)革命軍整編為中國工農(nóng)革命軍第四軍,賀龍任軍長,惲代英為黨代表(未到職),下轄一個師,兩個大隊,大隊下設四個支隊,賀錦齋任師長、張一鳴為代表;王炳南、滕樹云分任大隊長,全軍1500人。徹底改變了過去“各是各的人馬,各有各的地盤,各自為營,各自為戰(zhàn)”的局面。
8月11日,在賀沛卿屋前的河灘上,前委組織召開整編和紀念南昌起義一周年大會,賀龍發(fā)表了重要講話,在大會上號召全體官兵發(fā)揚南昌起義精神,努力爭取桑植起義的最后勝利。
羅峪整編,是桑植起義從失利逐步走向勝利的大轉(zhuǎn)折,是工農(nóng)革命軍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新階段,是工農(nóng)革命軍正規(guī)化、革命化、軍事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的核心要義就是建立起黨對部隊的絕對領導,奠定了湘鄂邊、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據(jù)地的基礎,為紅二軍團以及紅二方面軍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找到了現(xiàn)年88歲的鐘春香老人,她給我們講賀龍的故事。她精神很好,她說:“賀龍對老百姓很好,關心老百姓,殺富濟貧。老百姓很擁護他”。
我們在羅峪舊址四處看看,木屋里面有賀龍元帥的畫像及實物陳列。木屋里有桌子、板凳、火塘,很有地方特色。我們見到了過去的石槽、石碾,那古老的斑痕再現(xiàn)了歷史的故事。
木屋前的桂花樹旁立有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標識,湖南省人民政府2019年2月28日公布,桑植縣人民政府2024年5月28日立。這是第十批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我曾經(jīng)為它貢獻了一點力量,看到羅峪舊址我倍感欣慰。
羅峪舊址前還有一棵高大的楓楊樹,樹蔭濃密,掛滿了長長的果翅,微風吹拂,沙沙作響,似乎在傳遞賀龍元帥講話的聲音。
根據(jù)劉秉榮先生寫的《賀龍傳》:賀龍在羅峪住下后,在一棵大樹下與周逸群交流,“真沒想到,部隊招集的容易,垮的也容易!”
周逸群說:“云卿,我們招的是未經(jīng)改造的舊軍隊,就像手里有一把豆子,抓起來容易,手一松就散了,要建立工農(nóng)革命軍,必須依靠苦大仇深的工農(nóng)子弟為骨干才行,你想想,葉挺鐵軍團的骨干,不都是共產(chǎn)黨員么。這部隊要整頓才行!”賀龍從此進行了著名的羅峪整編。
后來,周逸群決定去湖北洪湖創(chuàng)建洪湖革命根據(jù)地,裝扮成一個教書先生,騎了頭大毛驢上路了。賀龍送到數(shù)里之外,依依惜別。周逸群與賀龍關系很好,是賀龍的入黨介紹人。
周逸群(1896年—1931年5月20日),字立鳳,祖籍湖北省蒲圻縣,出生于貴州省銅仁市。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秀黨員,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宣傳家、活動家,賀龍同志的入黨介紹人,早期中國共產(chǎn)黨軍隊的締造者之一,中國共產(chǎn)黨三大革命根據(jù)地之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和湘鄂西紅軍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1931年5月,在湖南岳陽賈家涼亭附近遭國民黨軍伏擊,英勇犧牲,時年35歲。2009年9月14日,周逸群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我們站在羅峪前邊的溪流久久停留,回望羅峪舊址,藍天白云,高山聳立,舊物仍在。從上游流出的小瀑布,嘩嘩作響,一直流向下游。這條溪水似乎也見證了當年的歷史,以潺潺溪聲訴說著歷史。
離開羅峪的時候,想起了兩首詩《訪羅峪整編舊址》羅峪整編天下?lián)P,賀龍帶兵自立強。團結(jié)眾心鬧革命,歷史見證有楓楊。《訪羅峪》谷羅山下溪水長,學堂堡前不尋常。羅峪整編強軍隊,見證史跡有楓楊。
(劉建平,湘潭大學國家革命文物協(xié)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周子豪,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沈鈴斐,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
責編:胡孟婷
一審:胡孟婷
二審:蔣睿
三審:白培生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