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 2025-09-05 10:18:28
文/ 劉曉斌
乙巳仲夏,暑氣在都市的鋼筋水泥間蒸騰,柏油路反射著刺眼的光,連風都裹著燥熱的塵埃。我終于卸下案頭的繁雜,與家人驅(qū)車奔赴桂東——這片早有耳聞的“天然氧吧”,要在山水間尋覓寫生的清涼,讓筆墨隨流云舒展。
桂東的地貌,是造物主精心勾勒的褶皺,群山并非孤峰突起,而是連綿成起伏的黛色波浪,山脊線在云霧中時隱時現(xiàn),像水墨畫里未干的淡墨。山谷間藏著碧玉般的溪澗,水流繞著青石板蜿蜒,偶有碎石碰撞,便濺起細碎的水花。這里的氣候最是宜人,清晨推窗時,山風裹著草木的清苦與水汽的微涼,沁得人肺腑通透,正午即便有日曬,也遠不及都市的悶熱,到了傍晚,更是要添一件薄衫才覺舒適。當?shù)氐陌傩?,像山間的竹子般質(zhì)樸,見我們?nèi)宄扇罕持媻A路過,總會笑著遞上一杯涼茶,說“山里潮氣重,喝點祛祛濕?!?言語間沒有生疏,只有山野間特有的熱忱與親和。
仲夏的桂東,總與雨相伴。往往是清晨還晴空萬里,陽光把稻田里的稻穗照得金燦燦的,蟬鳴聲在樹梢間此起彼伏,連溪邊的青蛙都跟著應和??梢坏轿绾螅茖颖銖纳胶笥縼?,先是遠處的山尖被裹進霧里,接著雷聲從天際滾過,豆大的雨點便砸了下來。雨來得急,去得也快,不過半個時辰,云層便裂開縫隙,陽光照射下來,給山間的云霧鍍上金邊。此時的桂東,最是動人——山谷間的云霧像流動的紗,纏著山腰緩緩游走,近處的竹林掛著水珠,葉片上的光影隨云霧變幻;遠處的村落若隱若現(xiàn),白墻黛瓦在霧中只剩淡淡的輪廓,活脫脫一幅宋人筆下的“煙雨山水圖”。
這樣的場景,讓我按捺不住提筆的沖動。每日清晨五點半,天剛蒙蒙亮,我便背著畫具來到溪邊的青石旁,鋪開生宣,研好墨汁,先以“留白”手法勾勒天際的云霧,再用“破墨法”將遠處山巒與近處的樹林渲染出來,由濃到淡,由遠到近,層層推進。桂東的山巖多覆著苔蘚,墨色需淡而潤,筆尖蘸少許花青,輕輕掃過紙面,便有蒼潤的質(zhì)感。畫溪澗時,不用濃墨,只以“飛白”筆法快速掠過,讓線條帶著水汽的靈動,再在紙邊點幾滴淡墨,似是水流濺起的漣漪。近處的莊稼地,用“點葉法”點出稻穗的密集,墨色從深到淺,藏著陽光照射的層次。村落的房舍則用“單勾”的筆法,線條要挺括卻不僵硬,白墻以紙本身的白色為底,只在屋檐下暈開少許淡墨,便有光影的明暗。
水墨最能表現(xiàn)桂東的煙雨。雨過天晴時,我常蹲在民宿的頂層,看云霧漫過山谷,此時提筆,墨汁中要多加清水,讓墨色在宣紙上自然暈化。遠山用“淡墨渲染”,讓山形融在霧中;近景的樹木再用“積墨法”,先以濃墨畫枝干,趁墨未干時再焦墨點葉,墨色交融間,便有雨后枝葉的濕潤感;偶爾畫到云霧纏繞的村落,會在墨色中加少許赭石,讓白墻在霧中多一分暖意。每一筆落下,都不是刻意模仿,而是景致入眼、心意生情后的自然流露。望著山間獨行的農(nóng)夫,墨色便添了幾分沉厚,連風吹過竹林的弧度,都化作筆底柔韌的線條。
兩個月以來的寫生,我竟完成了一百多幅作品,有水墨、有線描,形式多樣,遠超最初的預計。這在我從藝的生涯中,是連續(xù)作畫最多的一次。雖然數(shù)量有了,但畫作的質(zhì)量還有待于提升。攤開這一張張水墨習作,每一幅都藏著桂東的印記:有清晨稻田里的露珠,有雨后竹林間的光影,有暮色中村落的炊煙,還有溪邊石上的青苔,最多的還是雨后的云煙。墨色濃淡間,是我對這片山水的眷戀;線條轉(zhuǎn)折處,是我與自然的對話。那些在都市中被壓抑的靈感,在桂東的山風中蘇醒,那些緊繃的神經(jīng),在筆墨的流轉(zhuǎn)中放松。
離開桂東那日,再看車窗外的群山,云霧依舊纏繞,蟬鳴依舊清脆。我知道,這次寫生帶回的,不只是這些畫作,更是桂東的清風、云煙、溪水及淳樸和善良。這些都會藏在我的筆墨里,日后再提筆時,只需想起桂東的晨霧與溪聲,便自有靈氣從筆尖流淌而出。
作者簡介:劉曉斌,男,畢業(yè)于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F(xiàn)為中國書協(xié)理事,湖南省文聯(lián)主席團委員,湖南省書協(xié)副主席,湖南省美協(xié)理事,湖南省畫院特聘書畫家,湖南工業(yè)大學客座教授,湖南科技學院書法研究所研究員,福建廈門華僑大學美術學院顧問。
責編:周聽聽
一審:周聽聽
二審:蔣茜
三審:周韜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