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9-08 15:42:05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振亞 通訊員 陳曦
方向盤握得穩(wěn)卻難顧孩子假期,穿梭街巷間仍牽掛獨自在家的娃……每年暑假,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等新就業(yè)群體的“帶娃焦慮”都備受關注。
今年,省委社會工作部組織實施“‘新’心向榮 相伴成長——湖南省新就業(yè)群體子女暑期托管志愿服務項目”,以“省級統(tǒng)籌、市縣指導、志愿組織實施”的模式,“托”護新就業(yè)群體的“小牽掛”,讓他們的子女由“脫管”變“托管”,收獲充實快樂的假期。
古丈縣新就業(yè)群體子女暑期托管志愿服務項目開營
開在“家門口” 破解“看護難”
“李老師,把孩子送到這兒,我就能安心去上班了,真是太感謝你們了!有你們照看著,我工作起來也更有勁頭。”8月5日上午8時許,在桂陽縣從事網約配送員工作的史瓊如,像往常一樣準時將上小學五年級的女兒送到托管班,鄭重地交給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
這樣設立在“家門口”的新就業(yè)群體子女托管班,正是湖南“‘新’心向榮 相伴成長”新就業(yè)群體子女暑期托管志愿服務活動的生動實踐,它不僅有效破解了新就業(yè)群體子女暑期“看護難”的問題,還成了湖湘大地上一道溫暖人心的風景線。
衡陽縣明翰社區(qū)整合黨群服務中心圖書室、活動室,打造“學習+活動”一體化空間。古丈縣古丈坪社區(qū)則把托管點打造成“童趣天地”,色彩斑斕的布置與志愿者的暖心服務,讓新就業(yè)群體的子女一進門就感受到家的溫暖。
多元課程促進“全面成長”?
“平時工作忙,孩子暑期沒人照看,心里一直懸著。現在有了托管服務,不僅能安心工作,還能看到孩子開心學習、快樂成長,真的特別暖心!”衡陽縣快遞員吳師傅語氣里滿是感激。衡陽縣托管班專業(yè)教師與志愿者攜手圍繞課業(yè)輔導、興趣培養(yǎng)、安全知識科普等方面,為孩子們定制豐富課程,同時開展手工制作、趣味閱讀、紅色故事分享會等活動,既助力學業(yè)提升,又拓寬知識視野、培育愛國情懷。
從衡陽縣的實踐放眼全省,各地在推進暑期托管志愿服務項目時,均主動打破“單一看護”的傳統(tǒng)做法,普遍采用“興趣激發(fā)+能力提升”的雙軌模式,為托管服務注入全新活力。在此基礎上,各地結合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身心特點與發(fā)展需求,量身定制多樣化的課程“菜單”:低年級側重習慣培養(yǎng)與興趣啟蒙,高年級兼顧能力提升與視野拓展,真正讓托管服務既解決看管難題又能促進孩子“全面成長”。
永州市在永華高級中學開設就業(yè)群體子女專屬暑期托管班
永州市在永華高級中學開設就業(yè)群體子女專屬暑期托管班,設置非遺女書文化、傳統(tǒng)茶文化、武術太極、圍棋等特色課程,讓孩子們在文化體驗中,解鎖充實又精彩的假期時光。桂陽縣招募3名暑期返鄉(xiāng)大學生志愿者與1名退休教師,組成專業(yè)教學團隊,不僅為孩子提供作業(yè)輔導與答疑,還通過開展手工制作、繪畫創(chuàng)作、趣味科學實驗等特色活動,激發(fā)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與動手能力。
湘鄉(xiāng)市直接將托管班設在新華書店,設有心理健康輔導課,心理老師通過生動有趣的“情緒識別游戲”,引導孩子準確表達喜怒哀樂,并借助小組合作情景模擬,教會大家如何和小伙伴愉快相處,課堂上的歡笑聲此起彼伏,孩子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笑容。
合力撐起成長“守護傘”
8月11日,通道侗族自治縣雙江鎮(zhèn)城南社區(qū),志愿者正帶著孩子們學唱侗歌。孩子們跟著節(jié)奏輕聲哼唱,從生疏到逐漸熟練,稚嫩的歌聲與歡快的笑聲交織,成為夏日里一道溫馨的風景線。該縣雙江鎮(zhèn)城南社區(qū)、通道陽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新’心向榮 相伴成長”新就業(yè)群體子女暑期托管志愿服務活動,通過“公益托管+志愿服務”模式,合力為新就業(yè)群體子女成長撐起“守護傘”。
通道侗族自治縣的做法不是個例。本次服務項目,多地構建起“專業(yè)力量+志愿服務”的支撐體系,讓服務既暖心又專業(yè)。
資興市委社會工作部聯動交警、禁毒、司法等部門及志愿者團隊,形成“團組織+社會組織+專業(yè)力量”的服務模式,通過開展“心里悄悄話”“平安小課堂”等活動,解決了新就業(yè)群體家長的后顧之憂。永州集結檢察院、消防救援、紅十字會、婦聯、司法、國家電網等多領域力量,組建“安全導師天團”,為孩子筑牢安全防線。不少地方還建立“每日匯報”制度,實時向家長反饋孩子動態(tài)。
“看到志愿者這么用心,我非常感動。”在衡南縣托管班家長開放日,一位網約車司機看著孩子在美術課上認真作畫,眼眶泛紅。今年夏天,這樣的溫暖場景在湖南多地不斷上演。
如今,“‘新’心向榮 相伴成長——湖南省新就業(yè)群體子女暑期托管志愿服務項目”已圓滿結束,但關愛仍在延續(xù)。省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該部將以此次項目為重要起點,系統(tǒng)梳理各地的優(yōu)秀經驗與創(chuàng)新做法,持續(xù)開展新就業(yè)群體關愛服務,探索具有湖南特色的新就業(yè)群體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新模式。
責編:李成輝
一審:王振亞
二審:王文隆
三審:鄒儀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