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翔 胡雅南 徐偉柔 新湘評論 2025-09-12 17:40:32
在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實訓車間里,一個身影穿梭在機床之間:頭戴安全帽,手掌布滿老繭,正俯身手把手教學生調整切削參數,眼神如機床主軸般堅定。他就是歐陽陵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湖湘工匠”,一位扎根職教23載的“工匠之師”。
從放棄企業(yè)高薪堅守講臺,到探索“教學做合一”育人模式,從賽場奪魁到攻克“卡脖子”難題,他始終堅守“培養(yǎng)先進制造業(yè)工匠”初心,為培育更多卓越人才不懈奮斗。
年少時的歐陽陵江,便與機械技術結下不解之緣。父親新買的計算器、手表,常被他拆得七零八落;琢磨“電磁炮”“火箭模型”時,燒壞了家中的電路。這些看似“搗蛋”的折騰,實則點燃了他對機械的熱愛,為日后的職業(yè)選擇埋下伏筆。
1999年,歐陽陵江考入湖南工業(yè)職院數控技術專業(yè)。彼時數控技術在國內剛興起,該校是湖南最早開設此專業(yè)的院校之一。他的導師張導成常叮囑學生:“要以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為目標,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边@句教誨,深深烙印在歐陽陵江心中。
“我要做全國最好的高職生!”為學好自動編程,2001年,他做了個“奢侈”決定:買電腦。當時,歐陽陵江父親月工資僅1000多元,家里拿出一年積蓄8000元,他又添上全部生活費,湊足近萬元買下電腦。學校晚上9點斷電,他便在校外租了間農村小屋。小屋夏天悶熱如蒸籠,他卻常常鉆研編程至深夜。
這份執(zhí)著讓他收獲滿滿:畢業(yè)時以專業(yè)第一的成績拿到數控銑高級工證書,在湖南省第一屆大學生數控技能大賽中斬獲數控銑項目第二名。優(yōu)異的成績讓他成了企業(yè)爭搶的“香餑餑”,多家企業(yè)拋來高薪橄欖枝。
但他毅然選擇留校任教。“學?;ㄙY源培養(yǎng)我,老師手把手教我,我得幫老師帶一批學生出來。”樸素的感恩之心化作23年的堅守。23年間,實訓車間的機床更新了一批又一批,學生畢業(yè)了一屆又一屆,唯獨歐陽陵江的身影從未缺席。清晨7點的車間,他總是第一個到;傍晚的霞光里,他常是最后一個離開。他的同事兼“徒弟”青年教師章思超說:“歐陽老師的時間表里,沒有節(jié)假日,只有‘教學日’?!?/span>
這份堅守,源于他對職教的深刻理解:“職業(yè)教育是制造業(yè)的根基,沒有合格的工匠,再宏偉的藍圖也落不了地?!彼炎约罕茸鳌皺C床螺絲釘”,堅守在職業(yè)教育的崗位上,支撐起人才培養(yǎng)的“生產線”。

“歐陽老師注重教學創(chuàng)新,是敢吃螃蟹的人?!痹撔C械工程學院院長李德堯評價道。在教學之外,歐陽陵江積極創(chuàng)新,為先進制造業(yè)建設注入“原動力”。
2011年,當“五軸加工技術”還只是行業(yè)前沿概念時,歐陽陵江已敏銳嗅到先進制造業(yè)的發(fā)展方向。他力主引進五軸加工中心數控設備,可設備買回來后,卻面臨“無現成教學案例”的困境。他帶著團隊“摸著石頭過河”,白天泡在車間做實驗,晚上查最新學術論文,花兩年多時間設計了40多個教學案例。2016年率先開展多軸教學,讓學生接觸到行業(yè)最前沿技術。
為更好對接產業(yè)需求,他牽頭成立“湖南省多軸加工技術技能大師工作室”,組建“智能制造”“先進切削工藝”團隊,一頭扎進企業(yè)技術攻關的“深水區(qū)”。
長沙第三機床廠曾面臨生產效率瓶頸,歐陽陵江帶著團隊深入車間調研,提出新工藝方案,為機床廠每年帶來直接經濟效益達500萬元以上;湖南某水泵廠研發(fā)新型葉輪遇阻,他帶著學生提供試制服務,攻克成型難題;針對西方技術封鎖,他帶領團隊成員共同開發(fā)出耐受萬米地下高溫高壓的石油壓力傳感器保護殼,突破“卡脖子”技術壁壘……“職業(yè)教育要與產業(yè)發(fā)展同頻共振,企業(yè)的難題就是我們的課題。”歐陽陵江告訴記者。
2024年5月,歐陽陵江與3名學生共同站上“湖湘工匠”領獎臺。聚光燈下,他想起23年前那個選擇——放棄高薪崗位留校任教,看似“吃虧”,卻收獲了最珍貴的果實:一批又一批工匠奔赴制造業(yè)一線,用技能為中國先進制造業(yè)“強筋健骨”。
“高職學生基礎薄弱,怎么讓他們相信‘技能能改變命運’?”23年教學中,歐陽陵江總結出“立能、立志、立德”的育人理念:德為基、志為向、能為用,三者缺一不可。
立能,讓“生產線成為起跑線”。歐陽陵江深知,數控技術是“練”出來的,不是“講”出來的。他跑遍省內知名制造企業(yè),把前沿技術、生產流程“搬進”課堂,將實際產品拆解成教學案例,融入核心課程。學生在實訓室邊學邊做,畢業(yè)時就能成為企業(yè)“熟手”。2005級學生、湖湘杰出工匠卜偉偉說:“在歐陽老師的課堂上,我們一年能接觸到20多種不同工藝類型的產品,這樣的經歷可以抵得上企業(yè)普通員工10年的工作經驗?!?/span>
立志,用“身邊榜樣”點燃“工匠夢”。歐陽陵江常給學生講學長的故事、自己的經歷:“我也是高職畢業(yè)生,我能做到的,你們肯定也能;學長能當‘技術能手’,你們也能?!鄙磉吶松磉吺伦尭鄬W生樹立起對學習的熱情,堅定了他們憑職業(yè)技能施展抱負的信念。
2005級學生陳灌生剛入職時,只被安排做裝機床、搬零件的雜活。后來,陳灌生找到機會帶著學徒編程序、加工零件,用過硬技術證明了自己,贏得了老師傅的認可,也獲得了“兵器集團技術能手”“湖南省技術能手”“湖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每次講這個故事,都能看到學生發(fā)亮的眼睛?!睔W陽陵江說,這就是“立志”——讓學生相信,高職生憑真本事能在企業(yè)“發(fā)光發(fā)熱”。
立德,以“嚴苛訓練”磨出“零瑕疵”匠心。在歐陽陵江看來,“差不多”就是“差很多”,0.01毫米的誤差,可能毀掉一批零件、砸了企業(yè)招牌。為此,歐陽陵江獨創(chuàng)了一項教學考核:學生需連續(xù)加工10個金屬小立方,精度控制在0.03毫米內——比頭發(fā)絲還細,錯一個就全部重來。
2009級學生唐未至今記得,自己在加工第9個小立方時,因一個尺寸偏差0.01毫米,被歐陽陵江要求全部重做?!爱敃r我急得快哭了,求老師通融,可他說‘在學校丟一個尺寸可以打99分,工作中丟一個尺寸就是廢品,甚至可能影響產品安全’。”那段含淚重來的經歷,讓唐未將對“零瑕疵”的追求刻進骨子里。如今,已是全國技術能手的他每當指導新人,總會說起這個“小立方的故事”。
23年來,歐陽陵江培養(yǎng)的600余名學生中,超半數成為企業(yè)數控技術技師,10余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等稱號。
從機床追夢人到育匠領路人,歐陽陵江用23年堅守詮釋“工匠之師”的內涵。在湖南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yè)高地的征途上,他如一顆鉚釘,牢牢“鉚”在職業(yè)教育與產業(yè)發(fā)展的結合點上。這份堅守與擔當,終將培育出更多“大國工匠”,讓“中國制造”的根基更穩(wěn)、底氣更足。
責編:萬璇
一審:萬璇
二審:蔣茜
三審:周韜
來源:新湘評論
我要問